"三星堆博物館文物被打翻?
據央視新聞消息,北京時間1月25日下午,三星堆博物館發生游客爭執導致文物在展柜內滑落倒伏一事,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兩名游客在青銅館爭睹文物時發生口角,出現了肢體沖突,因展柜晃動導致文物在展柜內滑落倒伏。
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建成于1997年,展廳空間相對局促,正在建設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將在2024年春節前建成并對外開放,設施水平、接待能力都將有極大提升。
新館的人流分散設計會更好嗎?
本文將從流線的角度展示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幾個投標方案。
01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中標方案
“堆列三星,古蜀之眼”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園區距成都40公里,位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園區內部植被茂密,水系環繞,游客中心,一號館,二號館,研學館,文創館,文保中心等建筑散布其間。
在總圖布局上,設計選擇化零為整的策略,將博物館新館與游客中心一體化設計,自西向東分別布置庫區、展區、游客中心,新館三個體量單元向西南方向旋轉,朝向三星堆遺址區方向,將遺址公園盡收眼底,形成博物館與“遺址區”之間的時空對話。
新館共三個堆體,東側兩個堆體為展陳空間,西側一個堆體為后勤庫區。
穿過游客中心向西,進入時空螺旋序廳,螺旋樓梯環繞尺度放大6倍的青銅大立人雕塑,讓游客切實感受古蜀文明“沉睡千年,驚醒萬眾”的震撼。自序廳開始,通過設置靈活的觀展流線,游客既可以通過“一筆動線”連續參觀全部展廳,也可選擇參觀特定主題展廳。
觀眾依次進入“古城古國”展廳,“古蜀文明交流”展廳,“考古發掘歷程”展廳,參觀完一層后,通過螺旋樓梯,進入二層 ”圓形劇場“觀賞情景短劇,再參觀“藝術、神話與祭祀”展廳,”文物重器專題“展廳,”新考古成果“展廳。
參觀完二層,觀眾通過螺旋樓梯可直達地下一層,游玩兒童樂園、或聆聽學術報告。新館臨展廳位于展區最西側靠近庫區,相對獨立,便于管理和快速換展。
向新路右側的生態停車場,可容納800輛小汽車和40輛大巴車。大巴車和小汽車的車行入口分設南北兩側,相對獨立。停車采用單元式布局,便于分區管控。游客停車后,穿過向新路,到達游客中心前區。
在向新路靠博物館一側,為乘坐出租車和網約車到達的觀眾設置了港灣式落客區。博物館貴賓通過北側或東側車行入口進入園區,可到達園區貴賓樓和新館東北角貴賓休息室。游客電瓶車始發站設置在游客中心入口處,方便游客更舒適地參觀整個園區。后勤與貨車運輸通過北側道路開口進入園區內部道路,方便到達博物館西北側的后勤庫房區。
02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設計方案
浮·游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園區設置多個出入口,除了通過游客中心入園的單一路徑,還擴充了北側鴨子河方向進入博物館的游園路徑,并設計西側坡道加強與老二號館的交通聯系。未來,園區將成為一座風景優美的公園,即使不進行博物館參觀的市民,也可進入踱步留連。
新館中,基本陳列區取消了各自封閉的邊界,在空間上融為一體。琳瑯滿目的器物堆砌在懸浮感的展柜中,在展陳燈光烘托下,與多媒體內容虛實結合,猶如“漂浮”在歷史長河中的珍寶。透過幽暗的濾光玻璃幕墻,窗外風景若隱若現,成為展品的自然底景。另外,我們引入庫展結合的概念,使得參觀者可以體驗考古研究的現場感與親歷感。
03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設計方案
三星灼灼 綠野尋蹤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何鏡堂建筑創作研究院
博物館選址于遺址公園內,我們遵循歷史遺址類博物館設計的原則,針對三星堆遺址公園的現有環境和古蜀文化的特色,在設計中著重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尊重和突出遺址環境,與園區現有建筑布局和尺度協調,形成一個整體,共同營造自然曠野的場所氛圍,表達遠古文明的時間跨度和歷史感。
2、延伸古蜀文化內涵,建筑采用現代手法和材料技術,抽象再現古蜀文化精髓。
3、通過空間和時間的重組,創造一個古今交匯的場所,為參觀者搭建理解遺址文明和歷史文化的橋梁。
物館和游客中心構成園區的門戶,共同圍合主入口廣場;建筑朝向河道一側,形成完整的界面;朝向園區一側形成曲折蜿蜒的界面,與水體互有進退,減少對軸線的壓迫感;面朝遺址公園,形成豐富的建筑表情,共同圍合環境優美的園區。
展覽中庭設計環形坡道展區,游客可以在漫步的過程中欣賞展品、品味歷史。但單向坡道展廳在人流密集時可能疏散不便。
04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設計方案
充分展現三星堆文明的獨特魅力
BIAD建筑與文化遺產院
針對復雜的場地環境,設計采用了多維度的差異化處理:建筑由西至東逐漸升高,延續建筑破土而出的意向,同時也能削減一部分建筑體量。面向園區建筑是謙卑的融入覆土中的姿態,面向城市面是完整的建筑體量,面向鴨子河的一面呈現曲線的連續形態,與水面倒影構成奇幻的曲線。
不同環境不同的處理方式讓建筑自然的融入園區環境,同時也避免了簡潔的建筑形態所帶來的單一解讀,既擁有城市界面的威嚴高大形象,也造就了一個根植于巴蜀大地,自然生長出來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博物館參觀流線的起點從南側水面位置開始,金色序廳會吸引參觀者從水面步入館內,由此進入光影變幻的大廳,在公共大廳中通過空間形態的引導,轉而進入金色的序廳,屏息靜氣,沉浸于歷史的長河,升華觀展的精神體驗,由此開始參觀之旅。
位于建筑中軸線的廊道會引導參觀者進入斑駁的歷史長廊,從“古城古國”展廳開始,經由古蜀生產與藝術生活陳列區,了解文化與工藝技術成就,后由祭祀展廳至文物重器專廳,探尋千年前先民的生活軌跡。
歷史長河由斜向的展廳體量壓迫而成,展廳外墻面采用自創的青銅器金器糅合的質感掛板,室內由天窗采光,呈現神秘的古蜀國沉浸式體驗。三星堆的金面罩作為古蜀國光輝的象征,轉譯為建筑兩端的精神空間。
盡端的金色空間是一層參觀的終點,通過坡道到達二層,逐漸從沉重的歷史氛圍中走向光明,走出歷史,面向未來,自由穿越于歷史和現代之間。
05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設計方案
三星堆之睛
MAD
MAD在園區密林綠水之上放置了一組錯落分布的梭形木結構建筑群。新建筑群與原有景觀構成了新的大地景觀,一方面透露了與三星堆文明相仿的遠古未來神秘感,另一方面以節制的體量和姿態與自然相連,讓園區成為了一處人文與自然、歷史與未來相遇的城市及文化公共空間。
游人從游客接待服務中心主入口進入,在經過介紹三星堆文化的觀影廳后,通過地下走廊來到博物館建筑新館的一層入口大廳,由此開啟三星堆文化之旅。展館間通過南向玻璃廊子相互連接,人在連廊中移動,所見窗外景色隨著景觀變化步移景異。
建筑群北向展廳及其他功能體塊連貫而成一片起伏地景,覆蓋在綠植屋頂之下。游人可從北邊鴨子河畔緩緩走至二層屋頂綠地,欣賞360度園區風貌及優美江景。
觀展完畢步出新館后,人們可沿保留下來的林蔭步道繼續參觀數字體驗館(現青銅館)、文物保護修復展示中心、研學館(現綜合館)等,從不同角度近觀體驗三星堆文化。
結語
博物館像是儲存時空的盒子,連接文物與城市、與觀者、與歲月。正在建設的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將在2024年春節前建成并對外開放。
流線是空間的線索,體驗的腳本,每一次展覽對文物與我們來說,都是一場奇遇。
參考文章
1.三星堆游客打架打翻文物?官方回應
2.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筑概念設計國際征集中標方案 /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3.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設計方案 /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4.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競賽設計方案 /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何鏡堂建筑創作研究院
5.MAD公布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設計方案“三星堆之睛”
編輯? ff
責編? 桉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匠山行記
精選文章:
1個辦公項目,13個國際大獎 「Puy du Fou普德賦中國上??偛哭k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