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三年,天天朝九晚十。
周五沒事可以六點下班,一周僅周六單休,臨近死線就動不動通宵或者兩三點。
法定假日除春節其他時候也是放五天只能休三四天。
一線城市,在國內業界也算知名的設計院上班,月入10k,這樣正常嗎?且收入中3k左右是基本工資,其他算獎金,五險一金全部按照基本工資的基數繳交,沒有加班工資。
很多人所謂的加班在我們看來就是正常上下班,雖然我知道設計院加班是常態,但是加班也分程度吧?
那我們這個程度還算正常嗎?想問這樣的工作強度,能否尋求合法的維權方式?”
這種加班程度,放眼整個職場,肯定是不正常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極度病態”。
但在設計院界,卻是再正常不過。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設計院病了,而且病得不輕!這個病能治嗎?我的答案是:能!只要是病,就肯定能治!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生過無數次“病”,最終都必然能夠找到“解藥”,將歷史推向嶄新的紀元!而要想治病,我們首先需要找到“病根”,或者說,我們要探尋一下病的“成因”。
題主問:“這樣的工作強度,能否尋求合法的維權方式?”可以看出,題主是寄希望于通過“法律手段”,來替設計院“治病”。
但設計院的“病根”,真的在“違法”嗎?誠然,加班不給加班費,這的確是違法的。但設計院“底薪+績效”的薪資模式,擺明了就是:你不加班,那我就給你發底薪。設計院理直氣壯:誰說沒有加班費?你的“績效”就是加班費!設計師臉上只有四個字:欲哭無淚。
那么,這種萬惡的“底薪+績效”薪資模式,是否就是設計院過度加班問題的“病根”呢?
如果設計院的薪資構成中,能夠把“底薪”的部分提高,“績效”的部分降低,比方說,10K工資里,有8K是基本工資,2K是獎金。
那么,設計師過度加班的問題,必將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但問題是,設計師為何會接受這樣的“薪資模式”?堂堂985畢業的“天之驕子”,為何能夠接受一份“底薪”只有3K的工作?而且,據我了解,由于行業形勢急轉直下,很多設計院,已經給員工發了大半年的底薪了,而這些拿著底薪的員工,卻依然擺脫不了天天加班的宿命。
(是的,在帝都,有設計師拿著2320的底薪天天加班,這就是設計院的魔幻之處)可見,即便明知加班也沒有“績效”,很多設計師,也仍然會選擇在設計院加班。。。在我看來,這種魔幻的現實,其實揭示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那就是:
在“加班”與“低工資”之下,設計師們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恐懼——他們害怕失去在社會上的立足之地,害怕被社會邊緣化。設計師,都是高知分子,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
而正是這種“好學生心態”,讓他們不敢去違逆領導的旨意,不敢去質疑屎一樣的薪資制度。
他們不敢辭職,不敢轉行,不敢下班,不敢躺平,不敢拒絕,不敢抗議。他們害怕,自己一旦離開這些熟悉的“好學生”行為模式,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壞孩子”,就會被社會拋棄,就會斷送自己的一生。
這種深入骨髓的恐懼,驅使著他們,努力做出合乎“設計院價值觀”的行為,以“加班”為榮,以“下班”為恥,努力使自己成為“設計院圣賢”。
而在我看來,設計院過度加班問題的“病根”,就是“設計院圣賢”的基數過于龐大,以至于任何不合理的制度與待遇,在設計院里推行起來,都是毫無阻礙。
而為何“設計院圣賢”的基數,會如此之龐大?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實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設計師的“馴化”,并非自設計院而始,而是始自我們的求學之路。
因此,最終經過層層篩選,得以進入設計院的“人才”,其“圣賢指數”,都是冠絕人倫,慘絕人寰。。。
所以,要想解決設計院的過度加班問題,最根源的解法,還是要改造我們的思想,把“卷王哲學”批倒批臭。請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思想與哲學的力量!人生只有一種勝利,那就是“哲學的勝利”。人生只有一種失敗,那就是“哲學的失敗”。
設計師人生的失敗,其根源,就在于“卷王哲學”的失敗。因為“卷王哲學”本質上是一種“順從”的哲學,強調靠“順從”來改變命運。而當“壓迫”來臨之時,這種“順從”的哲學,便失去了改變命運的能力,反而會“助紂為虐”,令我們的人生,向著悲慘的“異化”之路,無限滑落,永無光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設計院遲英說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