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館》要拍成動畫了!
近日,一部同名的動畫影片出現在了官方公布的電影備案立項公示名單中。
從網絡短片到動畫電影,不斷引起的巨大爭議和討論,不禁讓人愈加好奇——
“逃出大英博物館”這個話題究竟還能火多久?
“文物擬人”這股風又還能吹多久?
01?“文物成精”,全網爆紅? ??
當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有了生命和意識,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有著回家的期待?
最近,一部爆紅的網絡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給出了答案。
這部作品共有3集,每集不超過10分鐘,以擬人的方式講述了一盞收藏于大英博物館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某天變成少女,逃出博物館。
路上,她意外偶遇來自故土的記者張永安,并最終在他的協助下踏上尋鄉之行。
并不成熟的拍攝技巧,網紅MV式的畫風,破碎的鏡頭語言,粗糙的配音與表演,都透露著它不能算是一部成熟的短劇作品。
但創作者以擬人化手法,讓無生命的物品有了生命,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抽象情緒,變成了可見可感的具象畫面,巧妙戳中了人們強烈期盼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內心。
于是,這部不完美的短劇迅速出圈——央視報道點贊,全網播放量破10億。
02?動畫版《逃出大英博物館》,早就有了? ??
“什么時候我們能拍一部動畫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館》。各個文物擬人化復蘇過來,逃出大英博物館回家過年,以它們的視角講述中國的家國情懷和歷史故事?!?/p>
網友在評論區的腦洞,促成了這部爆火短劇的誕生。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早已有00后,將這樣一個創意拍成了動畫——
一片寧靜祥和的園林里,無憂無慮的兔子妹妹正和小伙伴們正開開心心地玩著捉迷藏游戲。
突然大門被人粗暴地踢開,一幫身穿軍衣,手持長槍的外國人闖了進來。
他們在園林里燒殺擄掠,原本的樂園變成了如地獄般的火海。
躲在花叢里的兔子妹妹也被發現,他們用麻袋蒙住她的頭,將其帶到了一艘船上。
看著家鄉逐漸遠去,孤身一人的她,陷入無盡的恐懼與彷徨之中。
漂洋過海,迎接兔子妹妹的,是被拍賣、被圍觀、被囚禁的屈辱命運。
煎熬又漫長,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又有人來到跟前。
兔子妹妹習慣性地感到害怕,不知又要經歷什么。
但沒想,那人卻先溫柔地摸了摸自己的頭,然后伸出了手。
鎖鏈被解開,她緊緊牽著對方的手。
鏡頭一轉,她已經踏上了自己魂牽夢繞的土地,眼前是朝思夢想的小伙伴。
眼淚流個不停的兔子妹妹知道,自己終于回家了!
《子歸》是一部學生畢設動畫,由來自鄭州輕工業大學易斯頓美術學院的00后畢業生創作。
1860年的那場大火一共燒了三天三夜,萬園之園被一群殘暴之徒化為灰燼。
何婉婷,江穎和許玉菡三名同學以此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國寶兔首被掠奪后,漂泊百年之久,最終回國的故事。
動畫雖然簡單青澀,卻用心有趣,寓意十足——
子歸即杜鵑,它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有杜鵑啼歸的說法,以此來寓意流失海外的文物,再合適不過。
同時短片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再現西方列強的強盜罪行,與祖國的百年變遷,不知不覺觀眾的情緒也會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變化。
看過的人無不被這群年輕學生的家國情懷所打動,紛紛點贊,給出好評。
B站播放量已破50萬
03?文物擬人,真的看不膩?? ??
在插畫領域,擬人的創作手法一直備受歡迎。
因為這樣可以讓觀眾更直觀地體驗作品中的情緒表達,產生情感共鳴。
比如插畫師鹿溟山,一開始便是以“小鳥擬人”作品風靡網絡社交平臺。
她早前,也曾將元代青花龍紋大瓶、青銅雙羊尊擬人,其中復現的細節,到位的神態足以讓人回味良久。
有網友就在評論區感慨:“畫中只字未提寶物思鄉,但人物一肌一容盡是念國。”
元代青花龍紋大瓶擬人
青銅雙羊尊擬人
2018年開播并引發廣泛討論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也曾邀請了畫手@畫畫的玉玉卿將文物畫成人類形象。
細節豐富,畫風華麗。
在玉玉卿的筆下,一件件烙刻著文化印記的事物,忽然有了生命,有了性格。
舉手抬足間,好似已將這些寶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
“希望在未來,我能用我的方式,讓中華傳統文化被更多年輕人了解。”
憑這些國風插畫,玉玉卿成功在全網吸粉無數。
CIAC投稿作品:北宋《千里江山圖》擬人
CIAC投稿作品: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瓷母擬人
CIAC投稿作品:明代孝靖皇后鳳冠擬人
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的啟發,另一位插畫師A泰也開始嘗試繪制文物擬人系列插畫。
他以書畫、刀劍、青銅器、古建筑等文物為創作主題,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創作了一系列插畫。
與大多數仙氣飄飄、鄭重肅穆的文物擬人作品不同,A泰賦予了他們更為活潑、獨特的氣質,別有一番趣味。
錯金銀銅翼虎擬人
千里江山圖擬人
上陽臺貼擬人
隨著《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出圈,很快有一批又一批的美妝、國風類博主紛紛推出下場,通過變裝、化妝、跳舞等想象這些文物變成人會是什么樣子,又有著怎樣坎坷波折的命運。
不過這樣的做法,也被不少網友批評為“蹭流量”之舉,“不研究文物本身的知識和歷史背景,講一個腦補的、同質化的故事挑動情緒?!?/p>
因此,當“文物擬人”的風潮越刮越盛,如何在作品中展現特色,形成記憶點,是眾多創作者需要思考的難題。
本文編輯:WEIWEI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動漫藝術家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