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建筑一直是藝術表達的畫布。
建筑元素曾經被裝飾著浮雕花環、銘文、壁畫、肖像胸像和經典化的形象雕塑,這些都強調了每個組件的獨特性和意味性。然而,19世紀的工業化帶來了一種理念轉變,剝奪了建筑中的裝飾元素。相反,它更偏好在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建筑元素的經濟可及性中尋找美感。
但是在大規模生產中是否有空間供藝術家發揮?藝術家是否可以參與建筑元素的工業制造過程?新技術如何促進建筑元素的藝術大規模定制?這些問題促使我們考慮在室內和室外空間的建筑元素工藝中的表達、溝通和反思的潛力。
在1924年的文章《大規模生產的建筑(Mass-Produced Buildings)》中,勒·柯布西耶強調了在大規模生產中標準的重要性,他認為這些標準可以實現完美。
他主張經濟應該是美的基本原則,指出當生產單一物體時,材料、努力和時間的浪費可能并不重要,但當這些浪費乘以10萬倍時,就變得不可接受。這啟發了一種權衡系統,其中在大規模生產的建筑元素中,包括瓷磚、墻板、窗戶和門,藝術性被邊緣化,盡管它們具有美麗和精細的特性,但手工制作的這些元素無法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藝術感,涉及個體的工藝、精確性以及在探索和創造美麗和多樣元素時的關心,應該在建筑中始終有其位置。機器僅僅是工具,建筑應該努力通過這些工具再次與藝術家合作,而不僅僅是與工具本身合作。
例如,目前從事手繪釉面瓷磚制作的藝術家,這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通過使用瓷磚來裝飾室內和室外,以營造美麗的壁畫圖像,可能面臨滿足今天建筑領域高數量需求的挑戰。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們已經開始利用技術,比如絲網印刷和數字陶瓷打印。這允許保留工匠的工藝、微妙的瑕疵和每個部件的獨特性,為建筑元素貢獻了獨特的審美和特點。
這種方法可以在室內項目中觀察到,比如布魯克林的酒吧Deux Chats,設計師Xavier Donnelly與裝飾畫家Violet Oliphant合作。他們一起制作了3,000塊定制瓷磚,并創作了受新藝術運動啟發的壁畫。
承認建筑元素中的藝術價值是基礎性的一步。
下一步是探索技術如何在大規模生產系統中追求這些價值。這是關于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國家非裔美國歷史與文化博物館(NMAAHC)立面上的1,200塊華麗的鑄鋁板的故事。
由Adjaye Associates與Enclos和Element合作設計,這些板件的靈感來自于美國南部的非洲裔美國奴隸和未被承認的解放者經常制作的裝飾鐵制品。建筑師們收集了來自南卡羅來納到新奧爾良的鐵制欄桿和立面裝飾的圖案。然后,他們使用數字建模軟件優化這些圖案,以創造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抽象圖案。該項目還展示了數字制造的美感和潛力,其中大規模和工匠制造的融合幾乎消除了成本。新技術的制造能力為藝術家提供了一種新的藝術媒介,并鼓勵重新思考在大規模定制計劃中的大規模生產元素。
大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
大規模定制(MC)是一種旨在以大規模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下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過程或策略。
最初源自面向消費者的大規模生產,它可以轉化為一個以藝術為導向的系統,探索建筑元素在廣泛市場中的藝術可能性。這包括整合新穎的數字制造技術和技藝,如3D打印、機器雕刻和機器編織。此外,它還延伸到建筑材料制造公司,它們可以創建一個生態系統,供藝術家利用技術在大規模生產系統內創造具有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建筑元素。
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數字建筑技術和建筑材料物理化學團隊開展的“Concrete Choreography”項目展示了技術的獨特應用。該項目旨在探索數字技術在重新構想現代柱序設計中的應用,并利用混凝土3D打印來改變這個建筑元素。
通過利用3D打印的分層技術,項目深入研究了打印路徑、噴嘴控制、固化周期、數字形式、形狀和紋理等各個方面,以創造一個裝飾性的雕塑。這一創新的制造過程消除了傳統模板的需求,每根柱子僅需2.5小時即可在其完整高度上完成打印。此外,這種方法可以在完全自動化的大規模定制系統內創建具有復雜幾何形狀的定制設計。
隨著數字藝術多種媒介的出現,數字制造已經成為重新引入藝術影響到建筑元素創作中的重要機會。
它使建筑與藝術在一個適合工業化時代的系統中重新合作。此外,它提供了重新考慮制造業的機會,通過分散化和本地化價值鏈來減少生產成品和半成品產品的物流。
此外,設計政策,將藝術融入建筑元素和建筑中,以促進合作至關重要。一個例子是1951年的法國“1%藝術政策”,要求分配部分建筑預算用于公共建筑的藝術裝飾。這一政策為藝術家提供了探索各種建筑元素潛力的機會。所有這些舉措在將藝術融入建筑元素的大規模生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并有助于塑造強調藝術和工匠合作的建筑文化。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