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中式服飾”的熱潮席卷了電商平臺。
還有無數一線明星在公開場合穿著新中式服裝,可謂是徹底帶紅了新中式這個領域。
但隨著成交量激增,這一股時尚潮流,似乎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新中式女孩越多
新中式死得越快?
新中式徹底火了。從今年春晚開始,新中式強勢刷屏。
一整個春節都在熱搜上霸榜的“春山學”,其中兩位男明星,魏大勛、白敬亭,穿的都是新中式的服飾。
新中式的“領頭羊”楊冪,更是把這股新中式風帶到了海外。
名人、媒體不斷地文化輸出下,這股新中式的風潮刮得是越來越熱了。
根據天貓數據顯示,新中式、漢服等關鍵詞近2個月搜索量同比增長超 100%,而除了服飾,更呈現出美妝、珠寶等跨品類趨勢。
但越火越容易暴露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新中式的各種服裝,都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比如有網友發帖吐槽,在主播身上看起來非常漂亮的新中式服裝,買回家卻發現花色老氣,不是神似奶奶的老棉襖,就是宛如頭頂黃符的小僵尸。
前一段時間紅火起來的新中式拍照體驗館,現在也遇冷了。
相比起動輒四位數的新中式寫真的價格,新中式體驗館可以說是新中式租賃生意的升級版。
一次四五百就能體驗服裝+妝造+攝影的完整流程但是,各類“體驗館”魚龍混雜。服裝經常有山寨、形制錯誤的問題。
這樣平常的一件衣服、零星配飾,只要冠上“新中式”的標簽,似乎就能坐地起價。
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新中式的質量似乎就越發堪憂,新中式,真的泛濫到只剩“割韭菜”了?
新中式為何走向下坡路?
新中式的口碑崩盤,其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首先,新中式的最大問題就在質量低下的于仿品假貨太多,魚龍混雜。
但很多新中式設計被山寨,其實也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正經新中式服裝,從面料開始,就有著極為高昂的成本。
以“宋錦”為例,由于面料特殊性需要手工制作,一件成衣的面料成本就接近1000元,因此低于1500左右的宋錦基本上不可能。
高昂的成本,奠定了新中式服飾的標價,必定不菲。
而普通人不愿意花太高的價錢去購買,這就導致市場上顯現了標價幾十到幾百的無數仿品。
很多專做仿品新中式“小作坊”出現,他們大多數,以“明星同款”為噱頭,看明星帶火了哪個大牌新中式設計,就立刻趕工復制,批量生產。
這些很有“性價比”的新中式服裝,印花簡單粗糙,用的是低劣的化纖面料,剪裁更是一言難盡。
盡管沒有數據能夠表明,貼上“新中式”兩個字的行為究竟可以為商品賣出多少溢價,但可以明確的是,這兩個字的存在,絕對可以讓商家賺得衣缽滿盆。
于是,新中式越來越像一場消費騙局,讓人消費者們感到厭煩。
呼蔥覓蒜
此外,新中式這個概念太過泛濫。
僅僅在普通設計上添加上盤扣、刺繡等小元素就可稱之為新中式,這樣的草率,也是新中式如今的巨大問題所在。
現在的新中式像個筐,真是啥玩意兒都能往里裝。
但凡有點沾邊,都可搖身一變化作新中式,作為絕對的流量收割機,新中式怎會不泛濫。
呼蔥覓蒜
萬物皆可新中式,在新中式狂飆突進的日子口里,越來越多的品牌跳入這個流量池,但對于消費者而言:新中式倆字,讓人聽疲了。
當新中式徹底破圈,不再局限于一個小圈子后,網友們的爭論也隨之而來。
新中式頂流
惹怒了漢服愛好者?
其實,最開始的新中式,只是漢服國潮這樣一個小圈層的分支。
可以說,新中式成于“圈”,也受限于“圈”。
有“圈”就有鄙視鏈,有“圈”就有優越感。
在新中式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的同時,網絡上也出現了許多“漢服警察”出警現象。
Lea Woo
很多漢服愛好者們,有些排斥新中式,認為它不尊重漢服的傳統,于是很多人化身“小警察”,紛紛對新中式“出警”,盤查它們的設計版型,有哪些不符合漢服儀軌的部分。
比如傳統服飾扣子奇數吉、偶數不吉,而新中式不講究這些,所以也有很多新中式用偶數數量的扣子。
還有一些新中式,采用了漢服交領式的設計,但用的是右衽(前襟向左掩)。
一些漢服愛好者看不慣這些不符合傳統的設計,說偶數口子配右衽,是喪服。
一部分漢服愛好者認為,如果積極鼓吹新中式,勢必導致服裝設計參差不齊、甚至山寨的商家進入市場,擠占那些真正用心做傳統形制漢服的商家的生存空間。
這樣的擔心的確不無道理。
不過,客觀來看,跟漢服有固定的穿法和朝代不同,新中式沒有嚴格的定義和明確的標準。
只要是中國傳統元素和現代設計的融合,的確都可以算新中式,新中式與漢服也必將逐漸分化為兩個截然不同的賽道,所以漢服警察不必對新中式過于苛責。
Lea Woo
一方面,新中式是傳統服飾元素的累積與保存的補充與創新。
另一方面,新中式的創新,并不排斥繼承與批判,但同時也意味著應反思和補充轉化、發展。
華張一
但是,新中式想要發展的更好,還需要商家們用心去做設計。
對于新中式來說,用一些最簡單的元素強行套上新中式的標簽圈錢,是不負責任的。
呼蔥覓蒜
新中式要想做出自己獨具設計感的中式美學,還道阻且長,但是只要用心做設計,始終以傳播文化為目的,終將能打破越做越濫的魔咒,成為真正的出圈國潮。
參考資料:
1、《基于新中式服裝廓形的特征與新方式探究》.服裝設計師.2024.Z1期
2、《“新中式”服裝文化傳承與創新方法論》.紡織報告.2024.10
3、楊雅靈.《新中式浪潮背景下服裝設計的創新應用》.中國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
4、高雅. 漢服復興運動的審美與實踐研究[D]. 南京大學, 2019.
5、田豐,王璐瑤.“正統”與“異端”的對立:以“漢服警察”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 2001(2001年10期)
作者:智妍
責編:若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印客美學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