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快節奏的數字環境中,僅包含圖片和視頻的靜態網站已不足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如今,用戶期望獲得更加引人入勝的體驗,他們渴望互動和動畫效果,讓設計鮮活起來。

正因如此,動態設計在網站和用戶界面設計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它助力設計超越單純的視覺和信息展示,將其轉變為令人難忘、充滿活力的用戶體驗。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索動態設計的世界,看看動畫是如何提升用戶體驗、促進用戶互動與參與度的。

動態設計的科學

動1

研究表明,過去二十年間,人類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一直在縮短。考慮到這段時間內技術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與我們與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關系也息息相關。

在瀏覽網站時,用戶在關閉標簽頁并跳轉到另一個網站之前,通常在一個網頁上停留的時間不到20秒。吸引并保持這些用戶的注意力是一項相當艱巨的挑戰。

動畫一直以來都是提升參與度,特別是學習成果和解釋復雜主題的有效方法。動畫同樣能為網頁和用戶界面設計帶來這種效果。

動畫具有強大的認知影響力,有助于用戶處理信息,因為它能減輕理解和處理復雜主題所需的精力。動畫還能簡化導航流程,演示功能,從而提升整體用戶體驗。

運動如何增強用戶體驗

動效設計通過多種方式在各種類型的設計中提升用戶體驗:

講故事:動畫有助于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系,從而提供更好的故事講述體驗。

引導用戶:動畫是引導用戶完成旅程(例如購物旅程)的有效工具。

提升參與度:動畫甚至能讓最簡單的交互(如點擊按鈕)變得更加有趣。

簡化復雜任務:通過動畫,您可以以更簡潔的方式可視化和簡化任務與活動。

給用戶帶來驚喜:動畫還用于創造驚喜元素,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并創造難忘的體驗。

不同類型的動畫

UX 設計中使用了幾種不同類型的動畫。我們可以將它們分為四大類。

微交互

動1

微交互是小而微妙的動畫,當用戶與按鈕、鏈接等對象交互時,甚至將鼠標懸停在對象上時,它們都會讓用戶感到愉悅。無論是切換動畫、滑動手勢,還是簡單的進度條,這些動畫都能使設計看起來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動態圖形

動3

動態圖形是經典的動畫圖形,能夠以更簡潔的方式解釋最復雜的內容。動畫解說、GIF動圖、視頻和自動滑塊等都是使內容更易于理解的重要組成部分。

過渡

過渡動畫有助于在用戶瀏覽更多內容時保持流暢且無縫的體驗。這包括細微的滾動動畫、滑動效果、淡入淡出過渡效果以及作品集畫廊中的翻頁動畫。

加載動畫

動5

加載動畫能在網站和內容加載時保持用戶的參與度。設計師們正在探索各種創意方式,利用酷炫的動畫將這些等待屏幕轉變為更加積極和富有創意的體驗。

何時在設計中使用動畫

并非每個設計都需要動畫。僅僅為了添加動畫而使設計看起來過于繁復,不僅會影響美觀,還會影響性能。

相反,你應該只在想要增強設計時使用運動和動畫,比如創建動畫滑出菜單、動畫懸停效果和滾動動畫。

你還可以使用動畫來突出重要功能,并吸引人們對你的產品和服務的注意。

電子商務網站可以通過動畫來引導用戶完成購物流程,為“購買”按鈕添加基于運動的動畫,以及創建更具交互性的購物車,從而改善用戶體驗。

此外,動畫還可以用于為你的設計增添個性,并通過動畫標志和有趣的吉祥物等元素提升品牌形象。

使用動畫提升交互性的技巧

在設計中創造更好的運動效果,關鍵在于找到吸引力和功能性之間的平衡。

1. 有目的地設計動畫

很容易陷入盲目添加動畫的陷阱,為每個設計元素都加上動畫。因此,記住只在合適的地方使用動畫至關重要。確保每個動畫都有其目的和明確的功能,能夠提升用戶體驗。

2. 保持一致性

不要在一個設計中塞入太多不同風格的動畫。選擇一種適合你設計的動畫風格,并在整個設計中保持這種風格的一致性,以創造無縫的體驗。

3. 性能和可訪問性

你添加的每一個動畫都會影響性能。考慮采用新的、輕量級的技術來創建動畫。并確保動畫不會干擾網站的或用戶界面的可訪問性。

4. 動畫過度

在選擇給你的設計添加動畫的最佳位置時要挑剔。太多的動畫會導致運動過度,這會讓一些人感到沮喪,甚至惡心。動畫的目的是增強你的設計,而不是主導它。

5. 測試和實驗

始終進行測試,以確保動畫在不同平臺、屏幕尺寸和瀏覽器上看起來都很棒。檢查對可訪問性和性能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不要使用到處都能看到的相同動畫。嘗試新的想法和技術,讓你的設計脫穎而出。

結論

動畫可以成就或毀掉一個設計。但不要忽視動畫作為溝通工具的重要性。了解何時以及如何使用動畫對于創建更有效和吸引人的設計至關重要。

在現代用戶體驗(UX)設計中,運動元素仍在不斷發展。跟隨趨勢并學習新技術,以更好地理解動畫,為你的設計注入生命力。

精選文章:

富有感覺的設計:將可持續性與包裝的感官體驗相結合

Y3K美學:Y2K懷舊風、K-pop和賽博視覺主義如何塑造設計未來

不銹鋼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以工業優雅重塑空間

時裝設計師通過動感的高定服裝重新定義身體的界限

重塑未來:2025年真正需要重新定位的10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