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米蘭設計周的啟幕,我們從全球頂級設計師的數百個城市干預項目中,精選出11個不可錯過的先鋒裝置——從BIG的波浪噴泉、Nike的充氣夜店精靈,到旋轉圖書館與可觸摸的光之帷幕。

1. 光之圖書館 | Es Devlin

攝影:Monica Spezia

英國舞美大師Es Devlin在布雷拉畫廊17世紀庭院打造了一座旋轉書塔。3000本精選書籍(含托妮·莫里森等作家作品)隨平臺緩緩轉動,與 angled mirrors(棱鏡裝置)共舞陽光,完美呼應展會"人類思考"主題。探索詳情

2. 懸浮時刻 | Nike × PAN

攝影:Stefano Mattea

柏林廠牌PAN與Nike合作的Air Max 180鞋款發布現場,希臘牧神潘的巨型慵懶雕塑與黏膩地板紋理,將夜店文化重構為"神圣空間"。Instagram直擊

3. 顯隱之境 | Google × Lachlan Turczan

圖片由Google提供

繼2023年"水塑聲形"后,藝術家Lachlan Turczan再度攜手Google,用激光+拋物面鏡+水霧算法創造出六幅可觸碰的光之簾幕,其波動伴隨風鈴般聲響,打造通感奇觀。活動頁

4. 可感設計 | Studio INI × 戴森

攝影:Mark Cocksedge

鋁制蜂窩結構經Ceraluminum電解工藝處理后,形成會呼吸的陶瓷氧化翼片——當訪客穿行其中,這些 glittering wings(閃爍的翅膀)便如活物般開合。技術解析

5. 純白圣殿 | Hermès

圖片由愛馬仕提供

在1940年代老球場La Pelota,愛馬仕用懸浮白盒與彩色地光構建極簡祭壇,讓新品成為絕對焦點。"近乎無色"的容器哲學,反襯多彩家居系列的蓬勃生命力。系列報道

6. 寂靜首夜 | Dimorestudio × Loro Piana

從紅絲絨影院門廳步入黑暗,1970年代公寓的戲劇性場景在聚光燈下漸次點亮:破碎的瓷器、溢水的浴缸,每個細節都在環境音效中訴說隱秘敘事。官網介紹

7. 水之律動 | BIG × Roca

300根鍍鋅鋼管組成的波浪噴泉,通過互動按鈕揭示節水潛力——當水流暫停瞬間,閉循環系統讓"珍惜點滴"具象化。技術細節

8. 床事萬物 | Marimekko × Laila Gohar

攝影:Sean Davidson

米蘭最古老劇院里,18張條紋床拼成巨型裝置,鮭魚粉床單與天花板 vintage chandelier(復古枝形吊燈)相映成趣,預告9月上市的睡衣系列。設計師訪談

9. 幻色經緯 | Kvadrat × Kapwani Kiwanga

攝影:Matteo Girola

加拿大藝術家Kapwani Kiwanga為丹麥紡織品牌設計的"錯覺布料",通過多色紗線在不同角度呈現單一色彩幻覺。殖民主題探討

10. 格紋未來 | Vans × Willo Perron

觀眾在金屬網格上靜臥四分鐘,鏡面陣列隨Tim Hecker的音效收縮擴張,將聲波振動轉化為壓迫性視覺體驗。香奈兒秀場設計師新作

11. 生長進行式 | Henning Larsen

攝影:Zoey Kroening

80顆懸浮菌絲球體與可拆卸腳手架組成的展館,將在設計周結束后完全分解歸塵,踐行"零痕跡"可持續理念。

精選文章:

致命的吸引力:為何品牌紛紛押注黑櫻桃紅的誘惑

加油站的演變:從路邊停靠站到建筑地標

薩拉·沙克爾:在香港用AI與手工工藝編織天體裝置

未來的設計形態

Gessi在米蘭設計周打造水之雕塑:一場多感官健康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