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沒有取代我的工作——它讓設計流程更智能、高效且連貫
作為設計師,我們中許多人對AI的影響仍持懷疑態度。我曾同樣如此——想到AI要接手我多年磨練的技能,總感到不安。但當我真正探索其潛力時,才發現這些工具的價值。關鍵在于:你始終掌握主導權。正如尼爾森諾曼集團所言:["恰當使用AI能大幅提升UX工作效能。"]
無論接受與否,AI正成為職場標配。越是抗拒,越可能落后。我們完全可以擁抱AI,同時清醒認識其局限——創意仍應源于你自己。AI是流程優化工具,而非解決方案創造者。下文將分享我的AI協同實踐。
調研階段:智能文獻助手
在用戶調研初期,我會用ChatGPT進行深度文獻檢索。它能快速提供相關案例參考,幫助判斷其他設計師是否遇到過類似挑戰。當然,這些洞見必須通過用戶測試驗證,因為每個設計問題都具有獨特性。
原型設計:從靜態到動態躍遷
最近我開始使用lovable.dev進行原型測試,它徹底改變了我的工作流。傳統Figma原型僅能向利益相關者展示概念,而lovable.dev能創建完全可交互的應用程序,在更真實的環境中驗證創意。這種"高保真"原型使設計意圖更直觀具象。
文案創作:風格一致性守護者
當多名設計師協作時,文案風格統一是個挑戰。為此我訓練了定制化ChatGPT模型,將其與品牌內容規范對齊。雖然核心內容仍由人工撰寫,但AI能確保時態、結構與語氣的一致性,使跨項目文案保持統一調性。
第二大腦:創意碰撞伙伴
ChatGPT已成為我的"外掛大腦"。在用戶調研或方案評估時,我常將其視為特殊"用戶"征詢意見。有時它的反饋會挑戰我的固有思路,或激發全新靈感。這種協作模式不斷拓展著我的創意邊界。
但務必牢記:最終決策權永遠在你手中。AI可以提供建議,但你比任何工具都更了解用戶與項目。正如尼爾森諾曼集團在《2025 UX重置報告》中所說:"AI可以是強力助手,但絕不該成為UX決策的主導者。"
結語:人機協同的黃金法則
AI在設計流程中確實大有可為——從調研輔助、原型迭代到文案規范。雖然我仍不會依賴它生成完整UI,但它能顯著提升特定環節效率。要始終銘記:設計的核心仍是個人品味與創造力。AI可以增強我們的能力,但無法替代獨特的設計思維。
盡管AI仍是敏感話題,但經過審慎整合,它已成為推動我設計進階的重要伙伴。本文僅是我的個人實踐,希望能為你的創意之旅提供另一種可能性。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