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純粹功能性的混凝土砌塊,正經歷一場建筑語言的革命。在無需隔熱的溫暖氣候區,這種材料得以裸露呈現,無需覆層或裝飾。通過肌理、砌法與形態的探索,建筑師既能塑造建筑個性,又能簡化施工流程,同時踐行"材料真實性"理念。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具有美學價值,更能顯著降低建造成本與后期維護需求。

裸露材料的建筑詩學

在有限預算與耐久性需求的平衡中,混凝土砌塊實現了功能性與視覺統一的共生。"少即是多"在此成為創意的試金石——如何用最簡材料創造最大表達?本文精選14個全球案例,通過砌塊圖案、采光井設計、極簡著色或材料對比,展現建筑師如何將樸素的混凝土砌塊轉化為精致的設計語言。

1. Nogal住宅 / Escobedo Soliz(墨西哥)

2. 根來之家 / KKAA YTAA(日本)

3. 棕櫚隱廬 / Benjamin Hall Design(美國)

4. 靜安宅 / STD Design Consultant(越南)

5. 莫卡住宅 / CASTILLO+VALDIVIESO(厄瓜多爾)

6. 靜寂之家 / Takao Shiotsuka Atelier(日本)

7. 積木住宅 / nimtim architects(英國)

8. 川西住宅 / Tato Architects(日本)

9. Plan B危地馬拉項目 / DEOC Arquitectos

10. 紡織住宅 / Ghezzi Novak(意大利)

11. 京都丹后周末別墅 / Hideo Arao Architects

12. Huamark09大廈 / INchan atelier(泰國)

13. Aptus展廳 / Hooba Design(伊朗)

14. 混凝土拼貼辦公室 / COLLAGE DESIGN STUDIO(泰國)

從墨西哥到日本,這些項目證明了混凝土砌塊作為主導材質的無限可能。無論是通過鏤空砌法營造的光影游戲,還是與木材形成的質感對話,都展現了這種基礎材料的非凡可塑性。對追求低成本、高表現力的設計師而言,這些案例將成為寶貴的靈感源泉。

精選文章:

AI與Web3時代的知識產權:創作者不可忽視的博弈

人工智能對藝術家意味著什么:威脅、工具還是合作者?

米蘭設計周:青苔覆蓋的電話亭里藏著AI語音助手

從人才智能到工作智能的轉變

宜家斯德哥爾摩2025系列:北歐設計美學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