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顯示設計師群體普遍受益于AI技術,尤其在項目初期階段,但相關技能仍以自學為主

最新調研報告指出,絕大多數設計師認為人工智能顯著改善了他們的工作流程。
這份由Designer Fund與Foundation Capital聯合發布的《設計領域AI應用現狀報告》采訪了來自Spotify、Zoom和Dropbox等企業的400名設計師。報告作者旨在"理性展望AI對設計師的真實意義,以及我們如何主動塑造其未來",而非陷入當前設計界對AI"在狂熱追捧與生存焦慮間搖擺"的討論常態。
總體來看,設計師對AI持積極態度。89%的受訪者表示AI在"過去一年中優化了設計流程"。這種影響在創意項目的初始階段尤為顯著——84%的設計師認為AI有助于探索階段,而認為其對創意生產(68%)和客戶交付階段(39%)有幫助的比例則相對較低。
報告分析指出:"每個設計師都曾面對空白畫布的焦慮",這種體驗既可能令人畏縮也可能激發靈感。AI技術恰好能應對這兩種創作起點:"當遭遇創作瓶頸時,AI可提供初始創意;當靈感迸發時,AI又能給予反饋,幫助完善概念并提出意想不到的發展方向。其結果是讓每個項目都能獲得更流暢、更自信的開端——AI既能延續你的創作勢能,也能化解思維阻滯。"
基于此,72%的設計師將AI主要用于創意構思,68%則用于減少重復性工作。
"AI將設計基準線抬得越高,人類匠心獨運的作品就越發耀眼。"
在實際設計創作中,AI最常用于撰寫內容或界面文案(79%),其次是圖像視頻生成(54%)、版式探索(29%)和利益相關方演示(28%)。報告強調AI正在成為設計工作的"原型制作伙伴",但這種協作關系強化而非削弱了專業設計師的價值:"設計師借助AI的速度、效率及多樣化起點生成能力,但追求卓越的最終決策權始終掌握在人類手中。當AI將設計基準線抬得越高,人類匠心獨運的作品就越發耀眼。設計師的核心價值正日益體現在將'合格'作品提升至'非凡'境界的能力上。"
AI技能主要依靠自學
值得注意的是,96%的受訪設計師通過"自主學習"掌握AI技能,其中41%借助社交媒體獲取建議。相較之下,僅18%參與過系統課程,7%接受過企業內訓。這與英國設計師Rob Boyett的研究結論相呼應:74%的設計師在自學AI技術。Boyett犀利指出:"諷刺的是:企業渴求精通AI的設計師,卻不愿投入資源培養他們。我們正目睹前瞻性設計師與風險規避型雇主間的裂痕——設計師承擔創新重擔,而組織坐享其成。"
報告呼吁設計師應"率先引領AI應用,即便企業尚未做好準備",同時建議設計管理者"創造AI落地的條件":"若希望團隊從實驗性探索轉向深度整合,就需要積極鼓勵并賦能這種轉變。"具體建議包括:建立低風險的AI試驗環境、精選能創造真實價值的應用場景,以及從"經過驗證的小型工具集"入手以避免團隊過載。
"我們需要同等的創造力"
D&AD聯合麥肯錫發布的《2025AI與創造力報告》預測,到2030年AI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從今年的1.35萬億美元飆升至15.7萬億美元。D&AD首席執行官Dara Lynch在序言中強調:"當生成式AI重劃想象力的疆界時,我們必須以歷來的創新精神應對這場變革。這并非追趕機器,而是深耕它們無法企及的領域——判斷力、審美、冒險精神、非常規思維,這些唯人類獨有的特質。構建可信的創意未來不會自動發生,而必須經由主動設計。"
該報告同時凸顯了專業培訓的迫切性。當被問及"哪些資源能幫助你有效運用AI"時,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首選結構化課程。盡管報告基調謹慎樂觀,但291位受訪創意領袖中91%對AI在創意領域的應用存在倫理擔憂:"AI介入創作過程后,關于所有權、原創性和真實性的新問題隨之產生。當機器生成的作品開始獲獎、引發關注或創造效益時,權屬認定變得模糊——法律框架尚未健全,許多創作者認為自己的作品、風格、聲音或形象正被未經授權地用于AI訓練。"
英國政府擬議的《數據(使用與訪問)法案》近日重返上議院審議,該法案允許默認使用創意作品訓練AI模型(除非作者明確反對),已引發創意產業界的強烈抗議。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