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門見山地說: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93%的概率你剛完成的項目到明年7月就會顯得過時。歡迎來到2026年的UI/UX世界——在這里,所有人突然意識到微交互不僅是美觀的…更是令人愉悅的。
這不是那種老生常談的“新擬態和漸變色又回來了”的趨勢清單,也絕對不是偽裝成博客文章的Pinterest畫板。這是一份設計師寫給設計師的干貨,聚焦當下真正塑造產品設計的核心趨勢。
讓我們一探究竟。
1. AI優先設計
我們談論AI在設計中的應用已經五年了吧?2024年時,AI生成的界面還像醉酒實習生做的;2025年有所進步,但總感覺像在作弊。
到了2026年?AI不再是你的助手,而是你的全職設計搭檔——它不會抱怨反饋、不會倦怠、也不需要開會。像Galileo、Uizard這類工具,以及Figma上周剛收購的某某軟件,正在輸出驚艷的界面。設計師花更少時間調整像素,更多精力投入策略與內涵。
趨勢:
“讓這個流程對Z世代再友好20%”這類指令成為日常
UX文案:AI打草稿,人類潤色
設計師的水平取決于提示詞質量,而非對齊網格
專業建議:?把AI當實習生。引導它、糾正它,別讓它放飛自我——除非你想給計算器設計6頁的 onboarding。
2. 零界面:最好的交互是無交互
從零開始搭建一切?太2025了。2026年,最佳交互方式是語音、手勢、情境感知。科技能在你開口前就懂你需求。
沒錯,有點毛骨悚然。
但也確實神奇。
例子:
冰箱自動補貨牛奶
汽車通過人臉識別調節座椅
VR頭顯在你“想到”時顯示界面(沒錯,還在測試階段)
趨勢:
隱形界面
聲音、觸覺、行為反饋
重新思考:我們真的需要屏幕嗎?
專業建議:?別設計界面,設計體驗。并且要在真實場景中測試。
3. 超個性化——但有邊界
用戶不要千篇一律。他們希望你了解其喜好、作息甚至童年陰影——但別太過火。
趨勢:
夜間自動切換深色模式,疲憊時啟用極簡模式
新手引導因人而異:極簡版給老手,手把手教小白
“自定義UX”式設置
專業建議:?讓用戶選擇個性化程度。記得加點趣味。
4. 滾動已死?滾動永生
曾經的滾動只是“向下滑動”。如今它是敘事、節奏、講故事的工具。
趨勢:
滾動是旅程,而非任務
動畫與微交互創造沉浸感
界面響應滾動速度與意圖
專業建議:?多設備測試。MacBook上的絲滑效果,可能在低配安卓機上卡成PPT。
5. 語音交互成為一等公民
還記得當年必須用機器人語調才能喚醒Alexa嗎?現在,語音是真正的交互方式——尤其在穿戴設備、汽車和智能家居中。
趨勢:
語音與視覺反饋同步
全語音流程:做飯、開車、帶娃
有性格的語音助手
專業建議:?別把App變成播客。保持智能與克制——務必設計靜音鍵。
6. 為神經多樣性設計,不止于無障礙
2026年,無障礙不是清單,而是 mindset。我們不僅為視障人士設計,也為ADHD、自閉癥、閱讀障礙等群體考量。
趨勢:
極簡“安靜模式”
一鍵關閉動畫
尊重注意力的設計(求求了,別再彈窗了)
專業建議:?找真實用戶測試。別只是“加個模式”,要構建適配不同大腦的體驗。
7. 反設計2.0
它丑、它怪、它像半成品。但它無處不在——尤其是那些拒絕套用Webflow模板的設計師作品集。
趨勢:
刻意“丑”作為一種風格
讓人驚呼“什么鬼?”卻意外好用的界面
真實感優于精致感
專業建議:?慎用。銀行App可能不適合這種風格。
8. 有幽默感的界面
2026年,連銀行App都試圖搞笑——有時居然成功了。
趨勢:
毒舌Toast提示:“操作失敗。像你上一段感情一樣。”
讓人會心一笑的報錯
空白頁不再空白,而是充滿生機
專業建議:?別用力過猛。這不是脫口秀,稍微暖場就好。
9. 空間思維與3D——無需VR眼鏡
Vision Pro、Meta Quest、三星都在推動3D主流化。但即使沒有VR,扁平化設計也在被重新思考。
趨勢:
懸停觸發的3D卡片
電商與設計中的AR應用
界面是空間,而非平面
專業建議:?像建筑師一樣思考,但別犧牲性能。流暢的2D永遠勝過卡頓的3D。
10. 尊重地球的設計
可持續設計不再是PPT里的噱頭。2026年,用戶真的在乎你的App是否耗電或浪費流量。
趨勢:
節能模式:少數據、低耗電
碳中和界面
輕量級應用,快速加載不卡機
專業建議:?別搞綠色營銷。高效UI用戶看得見,更會為此買單。
最終思考:2026年設計關乎感受,而非完美
你可以花6小時糾結12px的圓角是否完美。
但這不再是2026年設計的核心。
如今的設計是:
智能的
有靈魂的
實用的
有時甚至無形的
所以,放下圓角工具,問問自己:你是在設計界面,還是在雕琢體驗?
因為用戶永遠會選擇后者。無一例外。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