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打開某個應用時感嘆“這界面真美”——隨后卻瞇著眼費力辨認文字或尋找按鈕?朋友,這正是2025年設計界面臨的微妙平衡。
今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推出全新設計語言液態玻璃(Liquid Glass),整個設計圈為之一振。它流暢、極簡、充滿優雅感。但與它的近親新擬態(Neumorphism)一樣,也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在美學創新與可達性、可用性之間取得平衡?
讓我們深入探討。
何為液態玻璃?
想象一個由光與水雕琢而成的界面——這正是蘋果試圖通過液態玻璃傳遞的質感。它包含磨砂半透明效果、柔和反光、輕盈的景深(無需厚重陰影),以及絲滑的動態交互。
蘋果將其描述為“一種更具表現力且直觀的界面,靈感源于光線與材質的自然互動”。這一設計語言已全面登陸iOS 26、macOS Tahoe和watchOS 11,為蘋果生態系統賦予統一而現代的煥新質感。
但問題在于:盡管視覺驚艷,液態玻璃仍面臨著新擬態初現時的同類挑戰。

圖片來源:Unsplash|攝影:Mimo Rahman
新擬態:柔軟UI的開端
新擬態(Neumorphism,New Skeuomorphism的合成詞)以柔和的陰影、微妙的漸變和仿佛從界面中微微浮起的按鈕為特征。它極簡、富有觸感,且視覺舒適。
然而設計師很快發現:效果圖中驚艷的設計,在現實中往往表現不佳。低對比度導致文字難以閱讀,按鈕邊界模糊。無障礙倡導者對此提出質疑——這完全合理。
但新擬態仍具有開創性意義。它證明界面可以更自然、更柔和,更能引發情感共鳴。而今,蘋果通過液態玻璃將這一理念進一步升華。
二者的核心差異
液態玻璃與新擬態都追求柔軟質感與層次感,但存在以下關鍵區別:
美學:新擬態通過柔和陰影與細微3D效果呈現浮雕般的觸感;液態玻璃則采用磨砂玻璃效果、半透明與反光,營造更流動、光感響應的視覺。
交互:新擬態的按鈕如同物理凸起或凹陷;液態玻璃的交互則更流暢,能響應光線與動態變化。
可讀性:新擬態常因低對比度影響文本辨識;液態玻璃雖改善對比度,但在復雜背景下仍存挑戰。
設備支持:新擬態多用于移動端與網頁;液態玻璃則覆蓋iOS、macOS和watchOS全生態。
本質上,液態玻璃是對新擬態的優化升級,加入了更靈敏、性能感知的設計邏輯——但設計師仍需警惕無障礙問題。
一個殘酷的事實:如果用戶無法使用,再美的界面也毫無意義。
液態玻璃與新擬態都可能存在低對比度、操作暗示模糊和視覺干擾問題。因此,設計師必須主動采取以下措施:
? 優先保障對比度
若使用半透明背景,確保文本與圖標符合WCAG 2.1可讀性標準。磨砂玻璃面板雖酷炫,但絕不能與背景融為一體。
? 明確操作暗示
按鈕必須像按鈕。極簡風格雖誘人,但用戶不應靠猜測判斷可點擊區域。
? 提供模式或主題切換
蘋果的全系統深色模式與無障礙設置是優秀范例——設計時應預留靈活性,允許用戶調整對比度、簡化視覺或切換高可見度布局。
? 真實用戶測試
尤其需要涵蓋視障或認知差異群體。設計師在Retina屏幕正午光線下的完美方案,可能是夜間屏幕朗讀用戶的噩夢。

圖片來源:Unsplash|攝影:Sumudu Mohottige
如何明智運用這些風格?
液態玻璃與新擬態完全能與優秀用戶體驗共存,關鍵在于克制而有意圖地使用。以下場景尤為適合:
引導流程:搭配柔和轉場與沉浸式敘事
小組件與卡片:磨砂背景突出數據而不破壞布局
音視頻類應用:強化氛圍與情緒表達
狀態儀表盤:輕柔陰影輔助信息層級分組
但切勿為美學犧牲清晰度。設計不是為藝術而藝術——它是溝通工具,而清晰永遠至上。
最終思考
液態玻璃是UI設計的一次驚艷飛躍,將優雅、情感與技術革新融為一體。但如同所有趨勢,唯有謹慎運用方能發揮其價值。
作為2025年的設計師,我們的使命是創造既美麗又包容的體驗。大膽擁抱柔和的陰影、磨砂面板與夢幻轉場吧——但永遠別忘了屏幕另一端真實的人。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