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會問自己:“真的每個產品都需要用戶體驗設計嗎?畢竟用戶很聰明,他們可以學習。多試幾次,他們總能搞明白的。”

說實話,這沒錯。人類的適應能力極強。我們學會了開車、操作洗衣機、在機場導航,甚至能忍受令人困惑的政府網站。

所以,如果用戶最終都能“弄明白”,那用戶體驗設計為什么重要呢?它真的只是為了讓事情變得更簡單,還是有時我們只是在“ hacking ”用戶的大腦,讓他們上癮?這就是倫理上的張力所在——是在賦能用戶,還是在操縱他們。

用戶體驗天然存在,無論我們是否設計它

每個產品都已經具備了某種用戶體驗。無論我們是否有意去設計,用戶都會經歷某個使用過程。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希望這種體驗是流暢、令人感到受尊重的,還是笨拙、令人沮喪的?

想想以前的電視遙控器。它們密密麻麻有40多個按鈕,大部分你可能永遠都用不上。是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學會了按那幾個正確的鍵,但純粹的雜亂無章讓這種體驗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對老人或孩子而言。再對比一下如今像亞馬遜Fire TV stick或Apple TV這樣的流媒體設備遙控器:只有寥寥幾個布局合理的按鈕,簡單直觀。

兩種遙控器都“能用”。但只有一種尊重了用戶的時間和認知負荷。這就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所起的作用。

在數字領域,看看谷歌搜索。一個簡單的輸入框,干凈的頁面,沒有雜亂無章的東西——然而它在背后提供了最強大的技術。或者想想印度的UPI支付。在UPI出現之前,在線交易復雜且充滿摩擦。如今,匯款就像輸入電話號碼或掃描二維碼一樣簡單。這就是做對了的用戶體驗設計——在不削弱功能的前提下減少操作負擔。

當用戶體驗變成操縱時

坦白說——用戶體驗并不總是那么高尚。有時它的設計初衷不是為了清晰,而是為了控制。想想無窮無盡的滾動信息流、持續不斷的通知提醒,或者試圖取消訂閱某項服務時的艱難掙扎。

區別在于意圖。

一個讓你非常清楚轉賬對象是誰的支付應用,是符合倫理的用戶體驗——旨在防止代價高昂的錯誤。一個隱藏“取消訂單”按鈕卻處處高亮“購買更多”的購物應用,是操縱性的用戶體驗——它服務于商業,而非用戶。

用戶體驗本身是中立的。它是一種工具。就像任何工具一樣,它可以建立信任——也可以破壞信任。

我們應該在哪里劃清界限?

對我來說,界限很簡單:如果用戶確切地知道我們為什么以某種方式設計某個功能,他們是否仍然會感到受尊重?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們就越界進入了操縱的領域。

用戶體驗設計是一種責任,而非伎倆

歸根結底,用戶體驗總是存在的——無論你是否有意去塑造它。真正的問題是:你用它來做什么?

我們是讓人們的生活更輕松、更安全、更愉快?還是在設計只利于產品增長指標的陷阱?

在反思這個話題之后,結論顯而易見:
用戶體驗設計應該賦能用戶,而不是利用他們。因為當人們感到被尊重時,他們不僅僅會使用你的產品——他們會信任它。在當今世界,信任是所有設計成果中最有價值的一個。

精選文章:

利用空氣建造:充氣設計如何徹底改變居住空間和產品設計

2025-2026年的海報設計:視覺敘事之旅

八款“反常態”的木制家具,顛覆你對木頭的想象

《紐約客》傳奇封面背后的藝術

Adobe Stock AI 模板:利用生成式 AI 定制高質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