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關注一點娛圈,你就會知道利路修這個人——要知道,截止決賽前,創(chuàng)單憑利老師一己之力就上了58次微博熱搜。
別人拼盡全力想出道,利老師卻只想回家;別人抓緊時間訓練唱跳,利老師卻是“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別人迫切希望得到創(chuàng)始人們的撐腰,利老師卻在努力“防爆”···
為什么這么多人喜歡利老師?
這是因為公眾情趣和大眾審美的偏轉,人人都有逆反心理,筍絲們的逆反純粹是出于對利老師的愛嗎?
簡單來講是人們對某些事物對立、抵觸和反抗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總是被資本左右審美,導致我們迫切想打破這種控制,而對立的利老師像是生命之光照亮了多元的世界。
在設計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的設計也有很多是被資本所控制,大眾的審美或許可以讓我們賺很多的錢,卻丟失了自己的風格,只會慢慢被掩埋在歷史,沒人記得你來過,沒人記得你的作品。
歷史告訴我們
從來不是缺好的設計師
而是缺有思想的設計師
打破傳統(tǒng)審美思維,反其道而行之,打開內心,尋找真正的自我,不管是離經(jīng)叛道還是荒誕詭異,這才是你真正想設計的東西啊。
好的設計從來不以美丑來概念,也不是說大眾認為美的東西就是好的,丑的東西就是不好的。
一個設計者最需要的就是好的品味,而好的品味,往往不是因為他善于發(fā)現(xiàn)美,而是因為他善于識別丑。
Hi-iD曾有一片文章講美的感知力,很贊同其中關于品味的看法。品味通常是圍繞著格調上的詞語,比如我們會說某人很有品味,而品味從不以美丑來定義。我們對于美丑總是有著狹隘的認識,大家喜歡的,就是美的,大家不能接受的就是丑的,而好的品味沒有美丑之分,能與我產生共鳴的它就是最完美的設計。
我們從學會認識的第一個人,記住的第一句話,看到的第一種動物,就在它們身上找到了本身獨有的特性,我們把它對比分類貼上標簽。
這是自行車這是房屋,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
就像昰中國的歷史一樣走了五千年,一直被限定在權力這個圈子里,對圈子外的一切都沒有一點好奇心。做出的設計也只是為了迎合生活的規(guī)律,而我們不僅需要生活,還需要生活的情緒,這是離經(jīng)叛道的勇氣。
鬼才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被很多人所熟知,并留下了經(jīng)典的時裝作品集。看起來“不好惹”的他對于設計有著自己的個性,選擇用服裝表達當下的時代和自己的情緒。
有人說他的為人和設計有時太過夸張怪異,但我覺得他只是在用一種接近狂野的直接去表達情感,給予力量,浪漫又決絕。
△亞歷山大·麥昆的作品
1996年,他著名的超低腰「包屁者」(bumsters)褲裝露出股溝;1997年,(Bellmer la Poupée)系列的模特打扮成戴著珠寶銬鏈的奴隸;1999年,他在時裝秀舞臺上裝了一個機器,表演時向模特和服裝噴射顏料。
這些設計在今天看來都足夠叛逆,但是麥昆成功了,歷史留下了麥昆冷傲的身影,這是麥昆獨特的自我表達方式,他的設計都極具辨識度。
這是荷蘭設計師PiekeBergmans設計的一系列仿佛正在融化的燈。
這些人工吹制的燈具,共有18個形態(tài)各異的樣式,可以附著在椅子、桌子、柜子上,也可以怪誕奇特的懸在半空,仿佛馬上就要滴落在地上,讓人感覺仿佛身處達利怪誕且充滿夢幻的畫作之中。
打破燈的傳統(tǒng),才能將燈也賦予藝術和生活的樂趣。
這些設計并沒有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它卻讓我們的生活富有了樂趣,它們會成為枯燥生活中的一點點燈光,讓我們感覺我們有思想且活著。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個bug ,這個bug讓我們通向另一個世界——沒有規(guī)則,沒有約束,我們只顧著自己,無憂無慮,放空一切。
而設計可以變成這個bug,通向這個世界。個性化設計始終值得人們視覺觀念和消費欲望。
現(xiàn)在新一代的設計潮流正席卷而來,張揚、個性、概念型的風格脫穎而出。
精選文章: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