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采訪了一些資歷很深的主廚之后,這一期尤其關注餐飲新勢力。
他們年紀輕輕,往往是主廚也是主理人,國際化的經歷和視野,讓他們對今天的餐飲有了很不一樣的認知,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直接做出來——
在沙漠和森林里擺出野宴的哼哼認為,西餐有一種美學的表達,這是中餐所缺乏的;26歲當上餐廳主廚的李俊杰,致力于做出“具有四川特色的西餐”;在北京三里屯開酒吧的宋鵬,認為未來“輕量化”的行業趨勢不可避免;提子的餐廳開到了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她想讓每個人在這里感受到家的氛圍……
未來,究竟什么樣的餐食才能滿足挑剔的味蕾,也許餐飲才應該是最內卷的行當。
嘉賓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圖片由哼哼提供
作為廚師,哼哼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她的父親是廣東順德人,母親是重慶人。這意味著,她的家庭餐桌就包含了中餐兩大菜系:粵菜和川菜。
從小往返于兩地之間的哼哼也確實愛上了美食,很早就學會了做飯,她說自己6歲時最大的愛好是逛菜市場,而且每天去也不會覺得厭倦,“我感覺是那些菜在向我招手。”
長大后,哼哼有機會去到世界各地旅行,觀察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她認為,“西餐有一種美學的表達,這是中餐所缺乏的,而且中國人的胃太強大了,很難接受純粹的西餐,融合菜是較適合中國人的餐飲形式。”
圖片由哼哼提供
雖然大學學的是電力專業,哼哼還是陰差陽錯地走入了餐飲界,最開始的契機是朋友開的餐廳邀請她參與菜品研發,沒想到這一做就是5、6年。
哼哼用“自然之美”來形容自己的菜品研發理念,她認為食材的狀態對于菜品的呈現至關重要,“剛拔的蔥和放了幾天的蔥完全是兩碼事”,在保證食材之后,接下來的事就是發揮創意,將食材的特性和自己的美學相結合。
哼哼研發的菜品,左為“大地”(球茴香?/?小青瓜 /?小茴香?/?梅子醋),右為“種子”(藍紋奶酪 /?布里奶酪 / 西伯利亞鱘魚子醬/?法式鵝肝醬),圖片由哼哼提供
疫情之前,哼哼并沒有創業的打算,那時她定居在大理,做旅游行業的朋友大腳因為疫情而失業,跑到大理找她玩,兩人去到香格里拉附近的一個小眾旅游地,被那里的美景所深深折服。
那時的哼哼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人生中到了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吃頓美美的飯呢?”這大約是“食野山桌”的第一頓飯。
食野山桌:梅里·荒原野宴,圖片由哼哼提供
品牌正式成立是在2020年,介紹上寫著“主打戶外高端定制餐飲服務和深度定制旅行”,而在哼哼看來就是她和大腳發揮所長“自己玩”,通過口口相傳慢慢做成了品牌,“我們也一直在探索,不知道未來會走向哪里”。
多年做菜品研發的探索精神在“食野山桌”的活動中得以發揮,每到一個新地方,哼哼都會花時間去深挖當地的特色食材和飲食習慣,并將之融入自己的新菜單里,“我們每一次活動的菜單都是不一樣的。”
食野山桌:寧夏·沙漠野宴(上)、大理·森林野宴(下),圖片由哼哼提供
探索總能帶來驚喜,有一次,哼哼在寧夏的沙漠湖里發現了一種絕頂美味的淡水魚,“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淡水魚”,而這種魚卻很少出現在當地人的餐桌上,哼哼立馬迫不及待地把魚加入了沙漠野宴的菜單里。
她認為,這樣在戶外環境中吃當地美食的形式會讓人思考一些根本問題,“餐飲的核心是為什么要在這個地方吃這個菜”,每個人的答案或許不同,但感受卻是相通的。
食野山桌:重慶·山珍野菌融合宴,圖片由哼哼提供
左為“田園”(洱源雕梅?/?黃羅曼番茄?/?野生桃膠?/?茉莉花 / 酸模葉),“山野”(烏雞腳 / 香水檸檬?/ 球茴香 /?賓川百香果?/?高山羊齒),圖片由哼哼提供
食野山桌曾在重慶市區做過一次宴席,效果便與戶外有所差距,哼哼認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環境,“在自然的環境中,人會放得更開。從這個角度來講,飲食不僅是味覺、嗅覺,而是關乎五感的‘即興藝術’。”
哼哼是個不怎么暢想未來的人,她只想忠于內心,控制好自己的部分,“未來餐飲的流行趨勢可能會改變,但人們向往自然、渴望自由的心是不會變的。”
圖片由李俊杰提供
出國之前,李俊杰對做飯幾乎一無所知,而那時的澳洲是中餐“美食荒漠”,從小就是“吃貨”的李俊杰實在忍無可忍,只得自己拿起了菜刀和鍋鏟,沒想到做出的菜倒是像模像樣。
李俊杰原本的專業是會計,課余時間在餐館打工洗碗,工作雖然辛苦,餐館的氛圍卻讓他感覺很愜意,“大家會想怎樣用同樣的東西做出不一樣的菜,跟客人的交流也很有趣。”
覺得做會計“沒意思”的李俊杰,便這樣逐漸對當廚師產生了興趣,加上當時房東的鼓勵,他轉學西餐,并在26歲那年當上了餐廳主廚。
圖片由李俊杰提供
在澳洲當廚師這些年,李俊杰深深地感受到西餐是一個以主廚為中心的體系,他不僅需要研發和制作菜品,也需要考慮經營成本和團隊管理,“有很多條線同時在,做菜只是其中一部分。”
也是在澳洲,李俊杰接觸到了融合菜,這種用多元烹飪方式創造出全新味型的新流派在西方已風行多年,那時的亞洲菜系主要是東南亞菜和日韓菜,中餐比較少,這也讓李俊杰開始思考研發中餐融合菜的路徑。
圖片由李俊杰提供
回國創業是李俊杰深思熟慮后做的決定,他出生于成都,卻對川菜了解不深,回國也許是幫助他找尋到文化認同感的一個契機,他想做“具有四川特色的西餐”。
這幾年,李俊杰先后在成都和上海創辦數家融合菜餐廳,都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其中花滿林是一家主營西班牙菜和川菜融合菜的Bistro,Charcoal Player則是一家以炭烤為主題的創意餐廳。
Charcoal Player菜品(波多黎哥菌/舞茸/板栗/蔓越莓)
Charcoal Player菜品(銀鱈魚/青筍/蛤蜊/高原甘孜土豆)
于李俊杰而言,融合菜從來不是“A+B”這么簡單的事,廚師需要對每一種菜系本身有足夠的了解,然后再思考要將什么元素融入,什么元素剔除,能創造出全新的菜品。
“人類其實沒有創造過什么東西,有的都是發現和改造,某種程度上說,所有菜都是融合菜。”李俊杰這樣說。
Charcoal Player菜品(澳洲谷飼菲力M5,/牛骨髓/洋姜/黑松露)
Charcoal Player菜品(伊比利亞豬肩肉/魔鬼辣椒醬/青稞/雞肝/紅酒汁)
因此,要做一位融合菜主廚,最難的部分就是沉下心來,細細地去了解、研究每一種菜的起源、發展和現狀,才有可能創造出好的融合菜。
“飲食是基因、是文化,必須了解過去,才能走向未來。”
圖片由Kevin提供
宋鵬(Kevin)在2007年開啟了自己的“北漂”生涯,最開始的工作就在酒店,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調酒師這個職業。
那時,調酒師通常走花式調酒的路子,不會用什么名酒好酒,也沒有特別正規的行業標準,在酒吧里充當客人聊天、聽音樂時的“背景板”角色,“只要端上來的酒還ok就行了。”
即便如此,Kevin還是對調酒產生了興趣,他發現只要認真鉆研,調酒是一件很專業的事,也十分有趣。當時的北京酒吧行業正處于轉型期,Kevin有幸在幾家頂尖的酒吧工作過,也因此掌握了不少行業信息。
圖片由Kevin提供
決定自己出來開店時,Kevin已經當了7年調酒師,自認有了一定的經驗和人脈,也有想要實現的想法。
他發現,90后已經逐漸成為了酒吧的主力消費群體,而且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更為現代化,會愿意每天去喝一杯,但不會喝太多,總是追逐有趣、好玩的新事物。
Scandal Bar就這樣應運而生了,“Scandal”在英語里是“丑聞”的意思,帶有一點叛逆的色彩,也寄托著Kevin對這個空間的暢想,他希望人們可以在此放松地聊天,不會感到任何束縛或限制。
Scandal Bar,圖片由Kevin提供
北京三里屯有200多家酒吧,想要脫穎而出可不是易事,有趣的是,Kevin在為酒吧定調的時候最先確定的是基酒。
因為將女性作為主要目標群體,Kevin選擇了金酒和朗姆酒作為Scandal酒單的基酒,金酒來自英國,入口順滑,有夏日的清爽感;朗姆酒口感偏甜,讓人聯想到異域的熱帶風情。
MANGO POMELO SAGO(左)、THAIGREENTEA(右),圖片由Kevin提供
Scandal的空間設計正是由酒的特性生發而來的,深淺不一的六種綠色交織于走廊、大廳吧臺、桌面、植物,無論是大理石地板、鏡面天花板、歐式拱窗、白玉邊桌,還是絲絨鑲嵌黃銅的裝飾墻,都散發著歐洲古老酒店的精奢氣場。
坐在熱帶植物映襯下的藤編高腳凳上,讓人仿佛置身于法國殖民時期的越南西貢。“我們希望客人到來這里,會有去國外度假的感覺。”Kevin這樣說。
圖片由Kevin提供
Scandal的酒單也頗有意思,除了如通常雞尾酒吧一般將每款酒的原料標注清楚,Kevin還會附上一段描述的話語,讓客人對酒的風味有更為確切的想象。
如一款名為“COFFEE BEAN”的酒,下面寫著“酸甜濃郁、層次分明,難以描述的超廣角味蕾刺激”,另一款名為“POMEGRANATE”的酒則是“新鮮草莓與石榴相遇,滿足你對粉紅色的全部幻想”。
SAkURA LYCHEE,圖片由Kevin提供
2019年的疫情對酒吧行業的沖擊極大,Scandal也不例外,但情況緩和后,Scandal還是很快重新開店,“酒吧從來不止是酒,空間、氛圍、調酒、社交這些元素缺一不可。”
雖然有著對實體空間的堅持,Kevin也認為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內酒吧的“輕量化”趨勢不可避免,“未來,會有更多經營單一酒類的小酒吧,外帶雞尾酒的形式也會更加普遍。”
圖片由提子提供
提子本身是一名櫥窗設計師,也做活動策劃,做飯算是業余愛好。她會在家靜心準備早餐,然后拍照發朋友圈,也會邀請朋友去家里吃飯。
16年,在朋友們的鼓勵下,提子終于在自家小區樓下開了第一家全預定制早餐店,據她說,“從此朋友再也沒有來我家吃過飯了。”
原因無他,實在太忙了。即便每天只開2小時,接待14位客人,提子還是忙到飛起,后來只得讓老公也來幫忙。就這樣1年多后,提子創辦了自己的餐飲品牌——FINE。
FINE成都店,圖片由提子提供
提子是上海人,FINE最早的店也開在上海,設計師出身的她有著相當清晰的規劃,最早的Fine Cafe & Canteen是一家日式家庭咖啡店,主營日式家庭料理和咖啡。
在首店穩定后,提子又開了一家Fine Cafe & Canteen minna,作為2.0升級版,增加了限定菜品。之后幾年,提子陸續在同一條街上開了5家店,包含咖啡、餐食、甜品、家具等多個領域,甚至還出了一份FINE地圖,幫助大家了解每家FINE的位置和產品。
FINE上海店,圖片由提子提供
在聊到為什么開這么多店的時候,提子說了一個很神奇的原因,“因為我們的菜單太長了,怕客人記不住。”
提子自認是一個很自我的人,她對產品有著絕對的把控,而且堅持每一個季度都上新,這導致FINE的菜單越來越長,提子于是干脆把FINE拆分成幾個不同定位的產品線,進行客戶群體的細分。
FINE上海店,圖片由提子提供
不止是上海,這幾年FINE在北京、杭州、成都都開了店,每一家店的經營方向都有所不同。如北京的兩家店,一家經營傳統的松餅加咖啡,另一家則是更偏商業的Brunch。
杭州店空間最大,又在企業云集的天目里,更適合商務聚餐;成都店在源野,則走的是公園野餐的主題。
FINE杭州店,圖片由提子提供
作為主理人兼主廚,每到一個城市開店,提子總會先根據新店的地域位置找到合適的產品定位,再根據當地的特色研發限定菜品,如四川的櫻桃、北京的紫薯、上海的無花果,都是城市限定款。
酸味檸檬舒芙蕾松餅(左)、香芋奶油舒芙蕾松餅(右),圖片由提子提供
提子對用戶圖像也有很清楚的規劃,基本就是25-35歲的女性,“我在做設計的時候幾乎完全放棄了男性市場,你不能什么都考慮進去,意外的是,很多男性的體驗也不錯。”
雖然每家店的產品定位不同,FINE還是保持了很大的一致性,如空間設計中木質材料的使用,“我們的家具都是自己的工廠做的,且必須是實木、圓角,體量不會太大。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有家庭感的氛圍,讓來到這里的人產生依賴和信任。”
內容轉載自“一筑一事”
精選文章:
用廢棄的面料、海洋垃圾、以及滯銷的施華洛世奇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夢幻世界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