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F.O.G.建筑事務所是因為「觀夏」,這一當紅的國內高端香氛品牌發端自線上,創立一年后迅速在北京、上海、深圳開設線下體驗店。店鋪空間與藝術陳設一同營造出了極具東方韻味的品牌語境,其空間設計均出自F.O.G.建筑事務所。

這個7月,F.O.G.為新晉走紅的服裝品牌「小著」設計的旗艦店在上海網紅街區巨鹿路開幕,F.O.G.設計的位于北京國子監的觀夏新店也如期亮相。前衛的風格和鮮明品牌屬性,再度吸引了時髦人士的目光。

一言一吾i-Talk與兩位創始人鄭宇和詹迪聊了聊,品牌敘事如何在空間里發生?從建筑學的角度來規劃空間,有哪些優勢?設計如何幫助品牌創造內容,空間又如何能成為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觀夏北京國子監店 ?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小著旗艦店效果圖???F.O.G.建筑事務所

編者按:鄭宇和詹迪為公司起名時,恰逢倫敦地鐵罷工的一個大霧天。F.O.G.這個名字反映了他們對于空間的一個態度:由水滴組成的、沒有固定形態的東西,沒有邊界。對一個公司而言,他們也希望沒有排面,每一位成員對公司的貢獻都是近似的,大家都能工作得開心。一群熱愛建筑設計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團不拘一格的創意云霧。

不同于傳統的辦公室協同辦公,F.O.G.建筑事務所的運營模式很特別,公司創立于倫敦,落地在上海和重慶,除此之外,在世界各地諸如西雅圖、墨爾本、南京等地都設有辦公室。職員們分布在全球各地,以一種離散的方式辦公。線上協作的模式帶來很強的即時性,不受朝九晚五的辦公時間所限,也不受時差和距離所限。在疫情頻發的時刻,更成為了某種生存之道。

在F.O.G.看來,商業空間的設計需要有一種“反商業”的思考,超越既定的功能屬性,形成一種空間的愿景,再用個性化的設計手法去表達這種愿景。空間設計對品牌理念進行了轉譯,也兼顧了品牌拓展功能邊界的需求。正如兩位創始人對一言一吾i-Talk所說:“我們去塑造空間,很多時候需要去為品牌做解讀,這個解讀肯定不是幾個字就能解決的,它背后一定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Birdie Cup Coffee???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深圳觀夏ToSummer快閃店???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以下為音頻內容摘要,閱讀時長約15分鐘-

?01?
?商業空間?

i-Talk:F.O.G.是個怎樣的事務所?兩位創始人的分工是怎樣的?

鄭宇:最開始,我們內部在開玩笑的時候會說這是一個“小作坊”,朋友同學大家湊在一起。后面通過不斷被大家認識,有了一些成績,慢慢拓展到了20多人的團隊,但我們還是保持了以前大家都是小伙伴和朋友的狀態,我們希望大家都是合伙人。

第二個不同在于我們創業的時候,我在英國,詹迪已經回了重慶,長期以來幾個最核心的小伙伴和合伙人都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所以我們極度依賴線上辦公這件事。正因為有一個很離散的工作氛圍,所以我們更加要求大家有比較平等、互助的工作方式。

關于分工,過方案比較多的可能是我,詹迪會處理具體的現場問題,解決項目的疑難雜癥,或者是拉我一把,讓我(在設計上)不要太飛、太飄。

詹迪:公司本身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延續了我們在學校里的氛圍。相對來說我覺得我們是非常有主觀能動性的一群人,其實平時很少對公司進行管理,更多時候大家都是非常自發的、有主動性的去工作。我和鄭宇更多扮演的角色是從oversee的角度來把控公司的方向。

觀夏三里屯太古里店 ??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i-Talk:目前找你們設計品牌空間的業主有什么共性?或者說,在設計需求上有什么共性?

詹迪:共性肯定是有的,大家都希望能有很好的傳播,同時也希望有很好的銷售。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會下意識地、直覺地去把心目中對品牌的理解,以我們希望呈現給公眾的樣子做出來。

觀夏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做第一個店的時候,很多設計手法都非常“反商業”,比如整個空間前方就是一個很大的屏風,人在走過這個空間的時候幾乎看不到里面有什么產品,反而對空間產生了好奇,甚至經常有人在門口排隊等候入場。慢慢大家發現這種“反商業”的做法可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

所以我們其實是在不停地實驗或者觀察,觀察我們自己設計的店鋪,通過業主的反饋一步一步把我們的想法或手法應用到更多的店鋪里面。

觀夏三里屯太古里店 ??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鄭宇:對我來說每個業主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要談一個共性,可能就是大家都會要求能不能有“打卡點”,好不好拍照。

我們可能沒法提供打卡點,我們考慮設計會從比較空間化的角度去看,希望空間能有整體性的呈現。

所謂整體性其實是一個大的愿景。可能都不是一個單純的圖像化的東西,從左邊看從右邊看,感受它整體想要傳達的氛圍、調子是怎么樣的,包括顧客和空間之間互動的點在哪兒,這個點和空間是變得更碎了、更有裝飾性,還是通過結構化能夠被攏在一起。

比如剛才詹迪提到的觀夏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店,有一個很大的金屬屏風,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結構,它把空間分成了好幾個區域,同時又把整個立面封起來,是一個很強的態度。我說的vision是一個空間態度的呈現。

屏風背后的空間格局 ??F.O.G.建筑設計事務所

觀夏三里屯太古里店 ??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i-Talk:和「觀夏」的合作是怎么開始的?

觀夏對我們來說蠻特別的,第一次合作的就是他們的線下首店: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店。品牌對于線下空間的表達有自己的探索,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探險。

湖南路店和國子監店又比較特殊,他們一個是上海旗艦店,一個是北京旗艦店,本身是對老建筑的“侵入”,把一個民居/大宅院重新轉化成可以被當代年輕人所喜歡的商業空間。這個商業空間對于街道來說又是很重要的公共空間,具有很強的公共性。如何讓這個空間更加輕盈?如何讓東方美學展現出新的態度?設計的愿景需要是當代的,年輕的。

觀夏上海湖南路店 ??SFAP

觀夏北京國子監店 ?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i-Talk:我們去過湖南路的觀夏庭院,這是西班牙式建筑改造的空間,你們如何用設計手法來回應“庭院”的主題?

鄭宇:觀夏當時給我們的課題叫做“東方庭院”,我們就從這里入手。因為湖南路店是個老房子,我們要解決很實際的空間問題。作為一個西班牙式的私宅,它有很多墻體,我們怎樣讓它在被重新塑造之后產生新的、擁抱公共性的邊界感?本質上它是一個很局促、很逼仄曲折的空間,在這之間我們怎么去達到平衡。

觀夏上海湖南路店 ??SFAP

我們用了一種很老套的設計手法,就是園林中所謂的“移步換景”和“框景”。具體落實下去的時候比較有意思的就打磨的過程。你去那個空間的話,會發現基本上沒有一個墻體的門框是一樣的,要么是門框本身不對齊、大小有變化,要么是梁高有的藏到了天花里、有的故意降下來;有些梁我們換成了很粗糙的質感,有一些保持了原有的拱門形態;有一些拱門是干凈的,有一些是有雕花的。

空間里的每一個細節都被精雕細琢和反復推敲,這個過程我覺得還是蠻“園林”的,其實就是很“手工”的狀態。

觀夏上海湖南路店 ??SFAP

i-Talk:最新的國子監觀夏出來的風格又是完全不同的。作為建筑師,如何研究場地,如何將當地的環境融入到空間設計里?

鄭宇:至于國子監觀夏,它是一個很小的三進四合院,每一進之間的空間關系很局促,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很適應作為一個商業空間的展陳需求。另一方面就需要重新把它木框架的狀態傳達出來,對我們而言這可能是這個項目最核心的點。

觀夏希望每一個店都是一個landmark,具有地標性,變得iconic。湖南路店是很細致的表達,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國子監就會變得很直接。木結構是四合院最本質的空間可辨識特征,那我做的所有事就很簡單了:把所有墻的裝飾去除,讓骨架全部暴露之后再去里面填充展陳,這填充方式又是很謹慎的。

其次空間還得有遞進關系,有它的閾限。在這里可能只是地平的高差變化,你可能會感覺這兒得邁個門檻兒,那兒得跨個臺階,不再能明顯感知自己進入了某個門內。

觀夏北京國子監店 ?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i-Talk:小著的店鋪位置非常好,就在巨鹿路758號,那里一直是潮人聚集的網紅街區。這個店鋪的設計就和觀夏完全不同了,當時是如何去消化品牌DNA,又如何用設計手法來表達的呢?

鄭宇:小著和觀夏都是消費品類的,有一個共性就是對自己的品牌“要表達什么”這件事特別執著。小著這邊我們更加回應它的產品本身。

品牌給我們的描述是他們對于用戶的想象,她們是熱烈的、活潑的,在平凡生活里愿意去尋找小小的激情,或靈感乍現的瞬間的那一類女性。理解到這一層面之后,我們要重新回到對空間的翻譯上。

小著主打女性日常時裝,但沒有局限在刻板印象中,在細節上會有小小的設計感,比如收腰的方式,A字版型,或者是袖口和扣子的細節,邊縫的處理方式等。我們在這里找到了切入點,把縫線的方式變成某個線索,在空間中呈現縫合的狀態。

小著線下體驗店效果圖 ??F.O.G.

詹迪:從某種角度來看,觀夏的設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隨著店鋪數量的增加,設計不僅要把握在地性,更要考慮如何尋找一些統一的標準,我們要在一定程度的范式下進行突破,設計是越來越難的。

小著這個項目,更像是我們在設計觀夏第一個店鋪時的狀態,創作自由度更大,它有空間讓我們去進行創作,不斷地提出新的東西。

i-Talk:杭州的超級種子是一樣怎樣的項目?針對這樣一個面向大眾的快消美妝品牌,如何做出具有先鋒感、未來感的空間?

鄭宇:當時品牌的要求就是能不能藝術化一些,讓空間更抽象一點。

我們當時提了兩個方案,最后我們選擇了這一個是因為它有比較強的延展性,這里所有的盒子是可以動的,可以創造不同的展陳情境。

品牌希望這個空間具有未來感。他們對待產品的態度很認真,甚至還有自己的科研基地,這種執著的精神還蠻動人的。怎樣把這種科技感和他們的執著表達出來,翻譯成可被消費者接納的空間感受,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挑戰。

所以你會看到中間像一個大的T臺,右面是一些小空間,就像小型的實驗室,呈現最新的產品等等。很多小細節都是品牌負責人和我們團隊一起,一點點推敲出來的,我很敬佩品牌的這種工作態度。

超級種子杭州店 ??SFAP

i-Talk:如果一開始的設計跟甲方的想法有一些出入的話,你們團隊會不會做一個強勢的乙方去說服甲方呢?

鄭宇:我的同事比如詹迪其實還挺好的,很愿意去嘗試。我自己的個性比較“惡劣”一些,聽到NO的第一反應也是NO。

超級種子杭州店 ??SFAP

i-Talk:詹迪這時候會不會起到救火的作用?

詹迪:算是吧。在很多時候商業項目的品牌塑造過程,要把必須的功能觸點植入到空間里面去,也許我們更在乎的是空間本身的表達是不是純粹,但從品牌的層面,他們會考慮在品牌和傳播方面能不能再添加另一個屬性。

鄭宇:我也在反思,有的時候反感也是因為露怯。又要保持功能又要美,其實挺難的。所以在不停地打磨過程中我們也學習很多。在超級種子項目里能看見我們的變化,展陳如何跟空間體驗本身結合起來,這是我們一直在想的一件事。

觀夏北京國子監店 ?言隅建筑空間攝影

i-Talk:聽說最近你們還在上海做了一間很酷的茶室,聊聊那個項目的挑戰在哪里?如何做一間“時髦”的茶室?

鄭宇:這個空間本身也是老房子進行商業改造,對于結構空間要重新規劃功能。它跟零售空間不一樣,銷售的東西不再是產品,而是空間本身。

300平米不到要放20個房間,一個房間可能真的10平米不到,要讓人很樂意坐下一兩個小時,這個空間一定得有特別的設計,通過人工造景的方式把舒適度提升上來。

清和茶室效果圖 ??F.O.G.

造景這個事就很東方了。怎樣讓自然變成人工的東西,坐在里面又感受不到人工的痕跡,這也是我們練習了很久的事。

看古畫古籍里宋朝人怎樣席地而坐,看日式茶室怎么塑造場景,這些場景指向的自然意象,怎么把這個意象變成當代的表達?是我們不停在試的事情。

清和茶室效果圖 ??F.O.G.

i-Talk:空間設計對一個品牌的價值在哪里?品牌理念與設計理念如果產生了一些錯位的話,你們會去怎么去解決?

鄭宇:我們想表達的東西是作為設計師去看待和拆解品牌,通過空間策略去轉換成某個形式或手法,這個過程其實特別“建筑”。結構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我說“一稿過”其實不是真正的一稿過,業主確定了大方向后我們會經歷不停修改的過程,有些東西最后去看可能跟第一稿的差距蠻多的。設計想表達的和品牌想表達的會在不停打磨的過程中一點點呈現,但我們最開始想表達的愿景最終一定能夠達到。

詹迪:我一直覺得設計和品牌之間的連接有時候蠻模糊的,有的時候還是看我們怎么去塑造,怎么用我們的方式去解讀它。某種意義上說品牌的傳播也是相同的邏輯。

我們去塑造空間,很多時候也是需要去為品牌做解讀,當然這個解讀肯定不是幾個字就能解決的,它背后一定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觀夏湖南路店 ??SFAP

02
?立身之本?

i-Talk:這種的思考方式也是你們學校AA帶給你們的嗎?AA也出過扎哈這類很另類,極其風格化的人物,她對你們的設計風格有影響嗎?

鄭宇:我覺得大家對于AA有誤解,看到的可能都是參數化很夸張的表達。我們學校的整個訓練是一個脈絡很豐富很扎實的過程,不是捏一個型放在那邊就行了,有很強的內部邏輯。

扎哈的老師哈庫斯,他不但對AA,對許多建筑師的影響都很大。他通過很強的邏輯訓練慢慢衍生出一個設計,比如他在做西雅圖圖書館的時候,看到的可能不是圖書館的空間,而是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空間而言意味著什么。我記得他說過,2000年左右真正免費的公共空間可能就剩圖書館了,如何體現這種公共性,把藏書集中到地底下,把公共空間釋放出來,這些都是回歸到空間邏輯本身去看的。我們也會希望能夠透過現象看到空間運作的邏輯,然后回饋到正在做的設計上。

詹迪:可能和其他非建筑師出身的設計師相比,我們最大的區別在于我們對于空間本質加上商業本質的思考,它會非常深層次去影響空間的組織方式、組織邏輯和后面一系列的操作。

鄭宇:說到AA的影響,我想到印象最深的兩句話。一個是year 2的時候我的導師說:"You haven't let your hands meet enough labour."意思是你得有一定訓練經驗,如做模型、材料測試等,再做建筑實踐才得心應手;第二句是我第一個老板的自言自語:“這么多年,好像我只會做建筑這一件事情,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好,就找不到自己的立身之本。”這對我而言觸動特別大,對我和詹迪也好,對大家的要求也好,得把這件事很認真地去做好,不然就不知道自己立身之本在哪里了。

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一言一吾ITALK”


精選文章:

手繪的王!能和宮崎駿媲美的他又要出新作?

這個球的設計,會讓你有興趣踏入么?

世界上最具爭議的13座建筑

可口可樂是如何成為「世紀硬通貨」,并讓人上癮百年的?

多重風格的混凝土美學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