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怪我們見多識廣,總撞破張克純的“致敬”策略。

假雜志的微信公眾號近期發表了張克純的攝影新作《懸園》,是一組被吊起的樹和石頭的照片。

張克純《懸園》片段

有個叫駱莉的編故事高手介紹稱:“在他看來,攝影作為一種即開放又直接獲取圖像的技術,一個感光的過程并不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形式。須借助其它形式的創作模型,才能完成對自身結構的重塑,才能在與其它文化的互動中,界定出當下攝影存在的意義。”

她的意思是張克純覺得當代生活中單純的拍攝不算完成藝術創作,得結合其它學科、媒介、文化才行。

誤導觀眾以為張克純專門指揮工作人員吊起樹和石頭,擺拍了這組工程浩大的作品。

實際上,張克純在微信公眾號“gooood室內設計”里說:“三年前,我搬到成都溫江居住,家旁邊就是花木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奇樹異石甚至日本的黑松和楓樹在這里都能看到。幾乎每天他們都會用起重機吊起這些樹和石頭,運到新建造的公園、小區或者街道并種下它們。我穿梭在樹林之間,拍攝人們把樹石吊到空中的場景。我把拍到的這些樹和石頭的照片收錄在我的“懸園”系列里。”

他的自述恰恰跟駱莉對他的介紹互扇耳光。

他并沒有“借助其它形式的創作模型”,沒有“完成對自身結構的重塑”,就僅僅隨手抓拍了他家附近的花木基地工作人員吊起樹和石頭進行運送的場景,是“不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形式”的“一個感光的過程”。

為了令他的隨手抓拍不顯得太敷衍,他裝腔作勢地扯上了毫不相干的宋朝皇家園林和巴比倫空中花園:“造園古已有之,宋徽宗趙佶曾親自主持并以舉國之力修建了皇家園林艮岳。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園,又名懸園,這也是我這組作品名字的出處。”

至于為什么要拍攝被吊起的樹和石頭,他沒有交待。

駱莉替他編了個理由:“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觀看,將這些充滿象征意義的審美之物,依賴自身對文化的記憶和想象,在大腦中調配出不同的園林圖景。”

問題是“這些充滿象征意義的審美之物”在張克純拍攝的照片中看上去死氣沉沉,顏色暗淡,姿態猙獰,仿佛受盡折磨,怎么審也不美。

駱莉建議觀眾把這些樹和石頭“在大腦中調配出不同的園林圖景”,不如直接說張克純提供了一堆初級拼貼素材。

況且,園林設計哪那么容易,靠幾棵樹幾塊石頭,能“調配出”什么“園林圖景”?

拿來做簡陋的超現實主義拼貼都勉強。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魔鬼公子《拯救張克純的“懸園”》片段

日本藝術家東信康仁(Azuma Makoto)創作了許多吊起樹或花的裝置,例如2014年的《棕櫚樹×阿爾及爾》(Palm Tree × Algiers)。他把一棵棕櫚樹運送到干旱、偏僻的地方,讓起重機吊起棕櫚樹。跟他合作的樂隊阿爾及爾圍繞樹根擺放了樂器、音響等設備,在樹下舉辦演唱會,仿佛一個相約逃離現實的儀式。

東信康仁《棕櫚樹×阿爾及爾》現場記錄

2014年的《四季×博多CYCOS》(Shiki × Hakata CYCOS),是懸掛在昏暗神秘的隧道里的一棵樹,也有樂隊在樹下舉辦音樂會。

東信康仁《四季×博多CYCOS》現場記錄

另兩組作品,2014年的《太空外生命體》(Exobiotanica)和2017年的《太空外生命體2(Exobiotanica 2),是他跟JP航天航空公司合作的植物太空飛行,把植物懸掛在氣球飛行器下,讓植物飛到自然情況下無法企及的平流層,再返回地面,完成一段史詩般的浪漫旅程。

東信康仁《太空外生命體》現場記錄

東信康仁《太空外生命體2》現場記錄

同樣是記錄植物被吊起的樣子,東信康仁的視覺語言比張克純高明太多。

張克純只是走到自己家附近的花木基地,“穿梭在樹林之間,拍攝人們把樹石吊到空中的場景”,作品畫面僵硬,內容單調,不像追求簡潔而像偷工減料;東信康仁則是給植物精心設計了造型,并安置于仔細挑揀或打造的場所,確保主體跟背景相得益彰。

作品立意方面,張克純基本上沒什么觀點,就分別拍攝了一些他觀察到的被吊起的樹和石頭,稱之為“懸園”/“空中花園”。這些樹和石頭離成為花園還遠得很,充其量是用來“調配出不同的園林圖景”的初級拼貼素材。

東信康仁則構建了獨特的創作體系,作品之間關聯緊密,以裝置和雕塑的形式探究植物作為短暫“入侵者”在各種不適合其生長的自然或非自然環境中跟周遭事物的相互影響。上至太空,下至深海,他都帶植物去過。作品本身涵義豐富,技藝嫻熟,洋溢著蓬勃的想象力與旺盛的創造力,以及對宇宙的強烈求知欲。

盡管張克純把東信康仁驚才絕艷的創意縮減成粗糙的初級拼貼素材,但說他“致敬”東信康仁太抬舉他了,應該說他“致敬”花木基地的低廉廣告。

圖片來自網絡

如此差勁的作品居然有媒體、平臺愿意尬吹強推,是出于惟利是圖的貪婪,還是不思進取的傲慢?

作者:魔鬼公子&醒芷

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醒芷齋”


精選文章:

數字藝術改變未來辦公空間

頂級超現實畫家,曾窮到撿木板畫畫,如今作品不是誰都買得起

AI繪畫出圈史:是天才畫師還是潘多拉魔盒?

建筑如何包容“邊緣化”人群?

隈研吾新作:梯田中的「農舍」,在地化的酒店設計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