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手繪, 徐志摩的詩詞,都充斥著藝術與浪漫。
就在最近,梁思成的手稿再次曝光,引起大家一片驚嘆。
他的每一張手稿線條十分流暢,且每一個細節都畫得一絲不茍,還附帶特別清晰的中英備注,整幅手稿堪比實物掃描,即便不是學建筑的,也能一目了然。
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近憑一支筆、一張紙,就畫出如此佳作,著實不易。
01
梁思成:咬著牙也要完成這些建筑手稿
在許久之前,外國人一直認為我國建筑相較于其他系派很低劣幼稚。而這樣的言論甚至還影響到我們自身,不少國人們還一度對我國建筑持有懷疑甚至鄙夷態度。
再加上我國古代建筑工藝的延續主要靠口口相傳,并未有過多記載。其中流傳下來的《營造法式》,卻因太難解讀而如同天書一般存在。
▲《營造法式》
就在梁思成先生24歲的時候,收到了父親寄過來的這本《營造法式》,他同樣也是因為書籍太難而無法讀懂。也是在那個時候,他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通過研究中國古建筑來破譯這本天書。
▲ 梁思成先生在外留學(右一)
梁思成先生特別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捍衛中國建筑文化,當時他恰巧看到了著作《弗萊徹建筑史》,被書中的插圖所打動,便決心要將中國建筑注釋的插圖,畫到這種水平。
▲ 《弗萊徹建筑史》
從此之后,他的中國建筑調研之路便正式開始。
▲ 梁思成的測繪之路
02
為什么梁思成的手稿是瑰寶?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國內的測繪工具簡陋,再加上出行極其不便,想要去全國各地搜尋古建筑并進行測繪,難度可謂是相當巨大。
但這件事如果沒人去做,那我國古建筑的精髓很有可能就無法傳承下來,就更別說發揚光大了。
所以咬咬牙,梁思成先生一行人便踏上了這條艱苦的道路。
要破譯這本“天書”的第一步,是在中華大地上遍尋唐宋遼金時期的古建筑。其中最重要且測繪最難的三座建筑,分別是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還有五臺山的佛光寺大殿。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
獨樂寺觀音閣及山門在當時被稱為最古木建筑,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1932年,梁思成先生一行人來到了天津薊縣,老遠就看到了獨樂寺觀音閣高踞于城墻之上,同時,也被眼前在這座古建筑所震撼。
▲ 《穿墻透壁》
他們通過對觀音閣與山門的詳細測繪,并與《營造法式》中寫到的“材分制”,第一次實現了對《營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中“以材為祖”的原則的初步解讀,并完成了觀音閣、山門大木結構中構件比例的測量與記錄。
▲ 梁思成手稿掃描版
山西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有67米多高,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筑。
1933年,梁思成先生一行人來到了山西朔州市應縣城,這可以說是最驚險的一次測繪。梁思成與莫宗江兩人通過兩周時間,將木塔從下往上測量了一遍。
最后的塔頂與塔剎測量,則是最困難的一部分。他們為了完成測繪,絲毫不顧生命危險,手握塔剎頂上的下垂鐵鏈,雙腳懸空攀爬到最頂,才把塔剎也測量下來。
▲ 梁思成手稿掃描版
五臺山佛光寺
五臺山佛光寺可以說是國內古建筑之第一瑰寶,佛殿建筑物本身是一座唐構,里面還藏有唐代的繪畫、雕塑、墨跡,加上佛殿本身,四種藝術融合在一起,此乃梁思成先生心中的第一珍寶。
1937年,梁思成團隊根據敦煌一幅壁畫提供的線索,在五臺山發現了唐代木構建筑佛光寺東大殿。
那時候日本學者曾口出狂言,說道:“中國沒有唐代木構建筑。要看唐代木構建筑,你只能去日本奈良。”而五臺山佛光寺的發現,狠狠地賞了日本學者一大耳光。此外,它還在中國近現代建筑史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價值。
▲ 梁思成手稿掃描版
03
為何梁思成著作值得每位建筑師一看?
近幾年來,國家在大力推崇中華文化,而中式建筑的建造也位列其中。但不少地方卻只仿其型,并沒有過多講究,導致這些“仿古建筑”不倫不類,讓各大網友嘲諷不已。
▲ 不倫不類的仿古建筑
如果我們要在做好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式建筑”,就一定要搞清楚中國傳統建筑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迭代、優化,以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新建筑。
▲ 西安國家版本館
?/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 張錦秋院士團隊
而在梁思成的古建筑手稿中,我們能清晰地了解到這些經典古建筑的形態、結構比例,以及每一塊構件的細節,這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古建筑的“精髓”。
單單是普拍枋(用來承托斗拱的古建筑構件),梁思成先生就為我們標明了各朝代古建筑的異同,以防做設計時張冠李戴,明明是模仿宋代建筑卻用了明清時期的枋。
▲ 歷代普拍枋結構圖
而對于在校建筑系學生而言,這些超高清的古建筑手稿,還能打印出來進行抄繪,讓自己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古建筑的結構與原理。
▲ 超高清手稿圖紙
當然,你也可以帶著打印出來的手稿去考察這些經典古建筑,從圖紙上及空間上深入了解中國古建筑的特色與魅力。
▲ 河北寶坻縣廣濟寺三大士殿
▲ 河北正定縣龍興寺轉輪藏殿
▲ 河南登封縣告成鎮測景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設計氣象臺(ID:DESIGNOB)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