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個日夜,1.2 萬多名患者、8000 多位醫護人員一起同舟共濟的方艙醫院于近日正式謝幕。而回想疫情兇猛的這兩個多月里,不論是媒體報道亦或是民間討論,「醫院」成了緊迫情形下最重要的話題中心。
想到醫院,一定是冰冷嚴肅的嘛?當我們背井離鄉、周身不適之時,能否在一個溫暖的「臨時家園」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醫療建筑在滿足常規功能效率外,是否能對病患起到更積極的作用?一所值得托付、讓我們不再感到害怕的醫院環境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 ?? ??
良好通風、充足陽光、色彩豐富 ???? 帕伊米奧結核病院
帕伊米奧病院 Via.FinnishDesign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是芬蘭建筑大師 Alvar Aalto 早期的代表作,也是 20 世紀 30 年代針對結核病而產生的 "療養院浪潮" 中的經典佳作。建筑的構思誕生于 1929 年,作為一家結核病療養院,阿爾托認為這里非常適合踐行新功能主義的理念,在他看來,用大膽的混凝土結構和先進的建筑設備是實用建筑不可分割的元素。
病院頂層視野 Via.FinnishDesign
該療養院主要分為四個區塊。各部分交錯分布,呈樹枝狀,這是基于地勢與當地風向的考慮,盡可能減少寒風對于墻面的正向吹入,主入口連接各部分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01 GOOD VENTILATION SYSTEM 良好通風
帕伊米奧病院大體構造 Via.FinnishDesign
病樓北側是 B 區塊,主要為四層高的公共空間:行政辦公、醫務室、手術室、餐廳、圖書館及公共用房。再向北是 C 區塊,容納洗衣房、廚房和職工食堂、宿舍。單層的 D 區塊由鍋爐房和暖氣設備構成。接待大廳位于 A 區塊和 B 區塊之間,并正對樓梯和兩部電梯,成為各部分之間的聯系紐帶。
病房窗戶 Via.Mdpi
這樣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區域隔離,保證良好的通風防止傳染。 而且病房的窗戶被設置成了雙層,僅將處在對角線的兩扇窗設成可開啟窗扇,自然風可以直接流入。同時,自然風從靠近走廊一側的高窗導出,形成了室內空氣對流,避免對病人造成不良影響。
#02 ENOUGH SUNLIGHT 充足陽光
陽光下的樓梯拐角 Via.FinnishDesign
在光線與自然的關系上,帕伊米奧療養院位于城郊的一片森林當中,周邊天然的景觀非常適合病人居住,病房位于建筑群的最南端,這樣一來無論是自然光線還是南向的森林湖泊的景觀利用都非常充分。與此同時建筑依地勢鋪開,兩個長條形主樓并不平行而形成一定角度以不遮擋陽光,主體白色加有顏色跳躍的色塊,既簡潔又不沉悶。
窗戶擋板 Via.Mdpi
每個病房都有著充足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窗戶角度開得恰到好處避免眩光。室內采用淡雅的色彩平和病人心境,盥洗室產生的噪音也被小心地避免,阿爾托甚至為其設計了一款完全符合人類身體曲線的帕伊米奧椅,對病人的關懷可謂是無微不至。
#03 COLORFUL 色彩豐富
色彩豐富的病房走廊 Via.FinnishDesign
在帕伊米奧療養院中,阿爾托充分地考慮了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聽取并吸收了醫生的意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結合自己此前住院時的親身經歷,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推敲。
病院樓梯拐角 Via.FinnishDesign
他對建筑空間、材料、色彩、聲音、溫濕度等方面都做了細致的處理。無論是總體環境的構思、單體建筑的設計,還是裝修和家具,都考慮到了人們在功能上和審美上的需求。
公共空間里,療養院的顏色主題趨于二三十年代的新造型藝術:藍、黃、灰和白。營造了一種新鮮、愉悅而又安靜的氛圍。
病院公共空間 Via.FinnishDesign
與公共空間不同的是,病房樓的色調更加傳統和親切,采用略帶藍或微綠的灰色系。阿爾托對于病房屋頂有他自己的構想,例如 "房間屋頂應采用天空的顏色",減少病人長期臥床造成的壓抑感。照明設備上面正對的天花板漆成淺色調,以利于形成漫反射柔化室內光線。
人性化、導視系統明確 ???? 梅田病院
梅田病院 Via.Umeda Hospital
梅田醫院是日本以醫療質量著稱的婦產科醫院,奉行自然分娩、母乳育兒。作為一個婦產專科醫院,服務的對象都是需要倍加呵護的特殊人群:孕婦、產婦和剛出生的嬰兒,這對于設計師來說人性化設計幾乎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梅田病院導視 Via.nippon
病院建筑師隈研吾在室內使用大量的木材來表達溫暖的視覺感受。而在梅田醫院的導視設計中,原研哉提倡的「無形」設計理念體現得比較直觀。雪白的地面、墻壁以及天花板都沒有任何冗飾,通暢寬敞,視野極佳。
梅田病院診室牌 Via.nippon
在一片雪白的純凈之中,紅色的導視設計仿佛空間中存在的唯一物象而醒目異常。設計師將標識設計與導向功能結合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并未出現醫院設計中常有的冷冰冰和毫無生氣的感覺。這一切都歸功于設計師對于材質的高超把握。
#04 HUMANIZATION 人性化
可清洗的醫院導視 Via.nippon
除地面以外,所有的導視符號都使用雪白潔凈的亞麻布制造。擁有柔和舌狀外觀的導視牌由一個渾圓厚實的橡膠柄和套于其上的雪白亞麻布制作的外套構成,看起來就如同一個個飽滿的白色枕頭,呈現出柔軟蓬松的狀態。
原研哉認為:"標識的設計也應保持清潔,通過容易安裝和拆卸的橡膠柄就可以達到這一目的。我知道醫院對于經常更換和清洗亞麻布制作的床單和桌布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我感到設計容易清洗的標識再合適不過了。"
梅田病院樓層牌 Via.nippon
"白色的布很容易變臟,如果我們打算制作某些可以藏污納垢的事物,那么我們就可以選擇其它的顏色。相反,我們是故意選擇白色的布,因為孩子們碰到這些布的話,污垢就很容易看出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醫院通過選擇最難于清潔的顏色來代表自己的立場:以對自身專業態度苛求的方式來體現出對于病人的關愛。"
[大作網](www.bigbigwork.com)
它并未體現出設計解決所有問題的傾向,也沒有在設計中使用討巧的手法。而只是平靜地告訴病人:為了提供最上乘的服務,醫務工作者會殫精竭慮,不惜一切代價地工作。
#05 CLEAR SIGN 明確導視
公立刈田綜合病院地面導視 Via.nippon
而在為公立刈田綜合病院設計的導視系統中,原研哉在雪白的樹脂地面上印上了巨大而鮮明的視覺符號,每個文字足有 20 厘米見方,在醫院室內的十字交叉通道處,還有巨大的紅色十字形標記印在地面。地面上五花八門的裝飾材質往往沖淡了導視系統本身的指示作用,而本案中的導視是設計中的主體和重心,而且在地面上的導視也使懸掛的指示牌數量不至于太多,以免增加使用者抬頭的次數而引起疲勞,因而效果也顯得純粹和強烈。
公立刈田綜合病院地面導視 Via.nippon
字體上選用了一種沒有任何裝飾的中等線體(比黑體更為纖細),這種無飾線體通常作為書本的正文字體密集出現,而設計大師卻出人意料地把它放大了幾十倍用作導視系統的主體。字體顯得大而醒目,老人和視力不佳的人也可以輕易識別,而又未濃重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綠色生態 ???? North Zealand 區新醫院
建筑效果圖 Via.Goooood
丹麥 North Zealand 區計劃于 2020 年,在靠近希勒羅德城的綠色景觀中為當地 310000 名居民建立一座造價 38 億丹麥克朗,面積超過 124000 平方米的現代化醫院。
建筑效果圖 Via.Goooood
建筑師希望可以去創造一個與芬蘭最美宮殿腓特烈堡宮(距離建筑地址不遠)相提并論的建筑體。并把醫院建筑與自然環境融合作為建筑構想,希望這種有機結合可以為患者提供一個更有效的治療環境,同時也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個綠色的休閑環境。治病休閑,兩不誤。
#06 GREENING 綠色生態
建筑效果圖 Via.Goooood
構想中的建筑體量有機而柔和,擁有宜人的尺度。周邊的綠色景觀緊緊包裹住建筑,建筑的綠色屋頂花園又與庭院交織為一體,帶給患者飽滿的綠化面積以及舒適的內外環境。建筑整體造型像是柔軟彎曲分叉的線,與北方的希勒羅德城相牽互引。
建筑草圖 Via.Goooood
一條受到紐約綠色高線啟發的公共花園長廊橫穿醫院,使得該地區的所有居民都能暢通無阻地通過醫院,游覽者可以沿著小路抵至屋頂欣賞周邊美景而不影響病房隱私。
建筑模型 Via.Goooood
醫院內部的主要門診部位于主入口的樓下,創造出極高的隱私度。面積巨大的內部區域被整合為多個功能塊。醫院甚至有兒童游樂空間和可以作為文化聚會場所的圓形劇場。整個醫院空間緊湊布局,能夠縮短員工工作距離,以便他們有更多時間陪護病患及其家屬。病房排布在中央街道的兩側,內部空間寬敞而簡潔,用材自然樸實,清新整潔的同時營造出與外面鄉村景色和諧一致的氛圍。
但是,有這么兩個醫院...
火神山圖紙 via.中信設計研究總院
9 天 9 夜平地建立起一座醫院.html?當全世界都難以置信時中國人辦到了!一座參照 2003 年「北京小湯山」模式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院在 2500 萬網友監工下正式完成。
雷神山圖紙 via.中南建筑設計院
武漢 "二神山" 醫院屬應急集中收治醫院,解決的是最基本的醫療功能需求,滿足疫情的救治需要、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隔離病患是重點。在這一基礎上,還要追求時效性,即設計建設周期應盡可能縮短。
醫院通風不算優秀,沒有窗戶可以曬到明媚的陽光,內外顏色單調也看不到設計感十足的導視標識。但是他們卻用中國速度給全世界打了個樣兒,他們就是緊急情況下醫院建設的最佳解決方案。
醫院建設實錄 Via.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
1 月 23 日 13:00 一封加急求助函送到了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內容概括就是三個字:求圖紙。
14:22 中元國際將修訂完善的圖紙送達武漢市城鄉建設局。
16:00 武漢中信設計院設計團隊全員口罩緊急開會,5 小時后火神山場地平整設計圖紙出爐。
22:00 上百臺挖掘機、推土機進場,通宵進行場平、回填施工。(資料來源:Hans漢聲)
火神山建筑實錄 via.8KRAW 攝影:羅浩 制圖:索以
17 年前中元國際在「非典」期間臨危受命,7 天內完成「小湯山」醫院設計建設任務。醫院在兩個月內收治全國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 治愈率超過 98.8%,全部 1383 名醫護人員無一感染,堪稱 "醫療史上的奇跡"。
三所緊急醫院面積對比 Via.wallpaper
搭建火神山,簡單說,就是個大型樂高現場,是把一個個小箱子拼砌起來。所有的箱式房面積都是 3m x 6m,無法提供大的開敞空間。醫院的很多功能設置指標要求,都被挖空心思 "塞進" 這個狹小的建筑結構中。相比之下板房就有點優勢,雷神山的板房是先搭龍骨,再裝墻體,這些材料在運輸時可以拆解,在空間大小安排上也更靈活。至于保溫、隔音等,用刷涂、做外保溫等方法,也可以克服。
火神山醫院內部圖 Via.中國建筑
"二神山" 每個病房兩張床,房里空調和通風管道、獨立衛生間、熱水器一應俱全。考慮最周全的無疑是「傳送箱」,外面的人把餐放好,里面的人直接就可以拿到。人與人之間避免反復接觸,從而避免交叉感染。
接診區、負壓病房樓、ICU、醫技樓、網絡機房、中心供應庫房、垃圾處理暫存間、救護車洗消間......10 天雖短,五臟俱全!一個不可能被完成的任務,被很好的完成了。
via.@麥點盛世劉輝 @AIFI矮肥才華有限
事實證明,當災難來臨,建筑設計會迅速演變為與救災項目共存的強大力量。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未來的我們是否應該給生命更完備、更安心、甚至是更體面的治療。
良好的通風加上足夠的陽光可以保障醫院環境的舒適健康,而設計色彩的搭配與綠化植被的環繞不僅有利于緩解醫生病患疲勞、還能抑制煩躁、調節情緒。人性化的標識、以及完備的無障礙設置更是提升患者安全感的良藥。另外還有方艙、二神山醫院這樣的 "中國速度" 在緊急情況下的保駕護航......
去醫院,我不會再害怕了。
其他相關精選文章:
今年的建筑奧斯卡,挑明了設計界的性別歧視 作為設計師,堅持這些小習慣或許就能改變你的設計生涯。 收下這份清單,利用零散時間輕松提升設計能力不是問題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www.bigbigwork.com) 本文地址:http://www.vbjie.com/archives/0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