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周圍好像都有幾個特別“抗打”的朋友,
一路總能完美避開彈窗、密接、封閉、隔離……
我們對他們的情感復雜微妙而一言難盡,羨慕嫉妒又帶點恨和同情,悻悻然稱其為“天選打工人”。
進程升級,又出現一批“天選之子”,他們那宇宙鈦鋼級的免疫系統,在周圍人紛紛坍塌倒下時,依舊堅不可摧,就是不陽。
知乎上常有人問:全公司就我一個人沒陽,還要上班嗎?
這是靈魂拷問——
“工作”是必要的,“上班”也是必要的嗎?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新型即時辦公模式(Office-on-the-run),
最近的關鍵詞是——
“游牧”原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種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nomad”這個詞在英語中已存在數百年,它起源于古希臘單詞nomás和nomos。
到了20世紀,當“數字”一詞進入詞典,互聯網時代到來,兩者便自然結合起來。
△“游牧辦公”時間軸
1997年由Tsugio Makimoto和David Patters出版《數字游牧者》,第一次提到“數字游牧”。
到2020年初,二十幾年中,物理辦公室工作的不利因素和擁有遠程勞動力的優勢,讓數字游民(Digital Nomad)成為最令人艷羨的工作模式。
然而仍基本局限于互聯網工作類別,那時的關鍵詞還是“Digital”。
2019年冠狀病毒流行后,“游牧”+“辦公”(Nomadic Working)開始成為一種新型甚至主流的生活工作方式。
△今年3月防疫封鎖期間,法國記者安-李斯在家辦公,3歲女兒在身后
???概況
疫情不僅使遠距離旅行受到極大限制,日常工作也無法像以前一樣通勤。在美國,各州分階段重啟經濟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鼓勵員工遠程辦公。
這便是游牧辦公的“5A”工作方式:
當工作變得“無孔不入”,很多人又
“突然好想去放牛,沒有壓力,沒有江湖套路”。
一語道出日下辦公生活節奏的混亂與侵占,都市人內心渴望的舒壓與逃離。
然而,真正需要逃離的或許不是工作,也不是城市,而是日常,是日復一日傳統無趣的辦公方式,是沒有設計、毫無生機的鋼筋水泥。
?? Anyway新“游牧時代”
A:居家辦公更容易讓人意識到都市促狹的生活環境,日本設計公司NOSIGNER和共享設計平臺?OPEN SOHKO DESIGN 聯合發布此款囊括收納、茶水間、辦公功能于一體的?
Re-SOHKO TRANSFORM BOX
△日本Re-SOHKO 變形盒
△日本Re-SOHKO 變形盒
B:總部位于倫敦的事務所Automated Architecture Ltd (AUAR)近期完成了他們的第一個永久性居住單元設計:
音樂家之屋(Dwelling Unit for Musicians)
占地10m2,業主是布里斯托的兩位音樂家,分別演奏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他們希望將小屋作為辦公室和排練空間使用。
小屋在保證充足采光的前提下實現隔熱和隔音,同時維持可再生與低碳。
天窗增強了室內自然照明。除木塊和木包層外,其他選中的建筑材料都低碳且可持續。其中包括無毒、可回收的 EPDM 屋頂、橡膠地板和紙纖維素絕緣材料。
單元小屋與客戶后院無縫銜接。大型落地窗/門連通花園,使人眼前豁然開朗。
日常音樂工作可能會打擾家人和鄰居,但是有了這個隔音小屋,可以無憂進行自己的創作和排練。
△英國音樂家之屋
C:2020年3月以來,全球數百萬人被迫想出如何在家工作的辦法。
倫敦設計工作室Boano primmontas設計了一種解決方案——“我的花園房間”(Garden Office)
這間價值6300美元的后院小辦公室由膠合板和聚碳酸酯制成,只有40平方英尺(3.7平方米)。
為在家工作的人提供了一個負擔得起的遠程辦公空間,同時也為公司節省了昂貴的辦公室租金。
這種小型的后院辦公室,有模塊化的會議室,甚至還有小分區來劃分工作空間。
△英國花園里的房間
D:來自比利時的Project Office TOOP建筑事務所打造了
可移動的COTOOP Studio
36m2的辦公空間是集裝箱移動式結構,可以很容易地進行轉換而不會影響框架的強度。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辦公室可以設在任何地方。
巨大的滑動窗可以將內部與外部無界限連接起來。同時,鏡面立面有助于在不引起人注意的情況下“消失”在景觀中。
鏡面鋁板從各個角度反射大自然,而辦公室則呈現出環境的色彩。
室內立面設計使用膠合板,作為低預算但非常漂亮的材料。膠合板的尺寸也用作模塊,是構成桌子,書架和其他內部元素寬度的基礎。
△比利時COTOOP Studio
E:巴黎市中心有一家名叫“食堂”的“游牧辦公點”,里面除了水、電、網絡和傳真外,還配備有會議室、休息室等設施。只要交10歐元,就可獲得在此“上班”一天的權利。
每天上午9點,“食堂”的開放空間就會陸續迎來它的“員工”。
大家帶著各自的電腦、繪圖板還有其他工具坐在辦公桌前開始工作。其中不乏從事網頁設計、自由撰稿、信息咨詢、產品銷售的年輕人。
△法國“食堂”
除了便利的設施和低廉的費用外,“食堂”入口處一張滿是名片的“通訊板”非常搶眼,名片顯示“游牧族”來自信息技術、商業咨詢、媒體、法律、保險以及金融等諸多領域。
這樣一來,在辦公的同時,各領域的交叉和互補令“游牧族”建立起獨特的人力資源共享網絡,難怪有人將這里比喻為“現實的FACEBOOK社交圈”。
?? ???Anyone“游牧人”
“移動辦公”、“居家辦公”、“遠程辦公”、“SOHO”......這些非傳統辦公模式,聽起來都足夠自由率性。
“游牧辦公”到底是新噱頭詞還是真的概念升級?
“游牧辦公”與其他即時辦公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它是主動的,愉悅的,身心自由且提供情緒價值的——
只工作,不上班
嘖嘖~光是想想都美出鼻涕泡啦~
當然,“游牧”再美,也不會適合所有人。
首先是工作性質,如果你的行業在如下所列范疇,恭喜,你有極大的優勢去選擇做“游民”,請盡情嘗試。
△適合游牧的職業
當然,雖然“游牧”減少了與辦公室的羈絆,但也減少了來自工作場地的支持——領導的激勵、同事關系,以及面對面互動所營造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
游民們某種程度就像真正的游牧民一樣,必須忍受自主和自由的重負,被迫加強自我經營和管理,受得了長時間的遠程會議,有能力長時間獨自專注地工作,還得自我驅動不依賴外部的推力。
“游牧辦公”更經濟、更高效、更具可持續性是顯而易見的。
每周在家辦公兩天,可以減少40%通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靈活的工作模式每年可減少2.14億噸碳排放。
線上視頻會議取代的商務差旅可能會使全球石油日需求減少200萬至300萬桶,相當于減少145萬至217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何其美妙~
△AI繪畫生成“游牧辦公”場景
△AI繪畫生成“游牧辦公場景”(以上8圖)
?真正的“游牧辦公”
時空的轉換是否為必然?
當夢想的城市成為辦公室,它的面目仍舊可人嗎?還是如昆德拉所言:當生活在別處時,那是夢、是藝術、是詩,而當別處一旦變為此處,崇高感隨即成為生活的另一面:殘酷。
既然“游牧辦公”的精髓是主動、愉悅、身心自由且提供情緒價值——
而“意識決定存在”,“我心安處即我鄉”,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內心保持自由馳騁,無需跨越萬水千山,即便窩在家中的壁櫥,也能獲得酥爽至極的“游牧辦公”體驗。(完)
△AI繪畫生成“游牧辦公”場景
最近創建了一個微信群,會在里面實時分享一些設計啟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后臺回復關鍵詞【啟發】,掃碼入群。
也歡迎關注李杜設計,了解更多設計圈好玩的事。
李杜設計
商業策略、建筑景觀、室內空間、軟裝陳設、城市更新、品牌IP,讓空間更懂 生 ? 意。
23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關于作者
?李楠
上海李杜設計 創始人& 設計總監擁愛設計公益計劃 理事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學院 室內與空間碩士中國高級注冊室內設計師IRIDA國際高級注冊室內設計師國際室內設計協會(FIF)會員中國室內裝飾協會(CIDA)高級室內設計師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注冊設計師
獲取更多設計師信息 敬請關注視頻號 / 抖音
LD
ABOUT US上海李杜設計創立于2009年,服務內容涵蓋商業策略、建筑景觀、室內空間、軟裝陳設、城市更新、品牌IP等。設計團隊秉承始終如一的原創理念,出類拔萃的美學素養,感同身受的客戶體驗,多元系統的空間配套,完善規范的售后服務,為客戶量身定做獨一無二的設計精品。
CONTACT USEmail ?:lemon@enjoyk.cn? ? ??Phone :13601804810微信:LN18916319136
MORE INFORMATION
??點擊長按并識別碼關注我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李杜設計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