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鐵某院火了,有設計師曬出自己工作五年的公積金情況:個人繳納的公積金12%+單位繳納的公積金12%+單位繳納的補充公積金30%=12820元!

每月公積金1萬3什么概念?低頭查查自己的工資單,很多人總月收入都達不到這個數!除了天花板級別的公積金,鐵某院的年終獎也相當拉仇恨,上班兩年半就有10w!我沒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問的話,就兩個字:

設計院之前幾乎全員勸退,難道現在又開始香了?別...別沖動,設計院和設計院之間也是有天壤之別的!

上海某建筑設計院,工作兩年,稅前年收入8.56萬...

某在渝央企子公司,第四年全年收入等于入職第一個半年收入...

山東某院取消了基本工資,所有的月工資變成獎金預提,一分院所有員工年底獎金核算完,平均欠公司5萬!

我依舊沒有什么想法,一定還要問的話,就兩個字:

而這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更駭人的真相是,這些收入對應的幾乎都是平均每天14個小時的工作時長,一年200天以上的出差,周末永遠待命,休假幾乎沒有,算起來時薪還不如兼職端盤子的!

那么在設計院工作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跑路的人都是為啥?留下來的又是圖啥?先說說被吐槽最多的“噩夢”前三吧:

No.1

累!

如今設計院已然成為新一代血汗工廠的代名詞,進富士康還是資本主義,到了設計院,基本就是農奴制,全年無休飽受剝削且毫無翻身之望。那么收入至少比流水線工人高?基本工資還不如施工單位,其他全靠績(畫)效(餅),到年底就是各種部門業績不達標、項目不回款、整體行情不好,由基層設計師背負起整個公司甚至行業的興衰。

No.2

苦!

年輕人吃苦是拿體力換經驗,拿技術換待遇。但在設計院,經驗不如背景,技術不如關系。晉升的主要渠道是“帶資進組”,有關系搞定政府擺平甲方或有資源拿項目簽合同,30歲當院長也不是夢。“窮苦”人家的孩子怎么辦?畫圖一條路走到黑,從新手圖狗到資深圖狗再到老年圖狗,畫到50歲依然窮苦。

No.3

滯!

以前設計院的核心競爭力是政府壟斷,在市場化和新技術的沖擊下,設計院的業務其實越來越窄,技術發展幾乎停滯,維系生存的手段只剩下“資質”和“低價”。反映到設計師身上,就是收入原地踏步,能力原地踏步,背后卻是不斷上漲的物價房價,那種被時代和社會飛速拋棄的感覺,設計院的人最懂。

但也不是所有設計師都會被噩夢唬住,從某些角度來看,設計院的顯著優勢依然是堅挺的:

No.1

大!

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大工程大項目仍更傾向于選擇“國家隊”,別人在民企做住宅和室內,你卻有機會參與機場高鐵站、綜合性醫院、超高層建筑等城市歷史建設,在國家級設計大師、工程院院士的手下干活。因此想要見世面歷練大項目經驗,去設計院尤其是幾家“三綜一甲”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No.2

穩!

船大抗風浪,尤其在市場環境復雜、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更突顯出有組織可依靠的優越性。行業寒冬期大家都難賺到錢,但大設計院能包吃包住包戶口,團建都是工作日,節日各種米油奶,更不會輕易破產裁員,這種穩定無疑能給很多設計師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No.3

緩!

設計院內部的管理方式和營運機制多帶有“體制內”色彩,人際關系相對簡單,沒什么KPI和職場PUA,比起小企業里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血雨腥風,這種較溫和的環境對剛出學校走進社會的新人是很好的緩沖,對性格單純、不擅“經營”的社恐也是比較舒適的容身之處。

不可否認,近些年設計院對于畢業生的吸引力越來越低,很多90后、00后原生家庭條件都不錯,無論思想還是行動上,選擇面和自由度都更高,他們也許并不怕苦怕累,卻難以接受低薪酬和低幸福感。但求職向來是各取所需,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大廠名所的收入和光鮮固然誘人,卻也有很多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和挑戰;小微企業、獨立工作室的自由和個性背后,或要承擔極高的試錯成本。

純信網上各種“拉仇恨貼”或“勸退貼”來判斷一個單位的好壞,其實才最容易“踩坑”。比起道聽途說或口誅筆伐,更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現實需求、個性特點和能力長短,聚焦到自己更有優勢的地方,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環境,向下扎根、向上生長。談多了理想、堅持與熱愛,2023年,當設計師們再談論起這一份職業,或許會更多地關照到自己。有人追逐星辰大海的壯麗,也有人享受煙塵人家的踏實,不被他力裹挾和評判,知道自己現在要干嘛,也知道自己未來要去哪兒,都是值得過的一生。

無論你對自己的人生有怎樣的布局,認真對待眼前的事,做好當下,隨著大作積累更豐富的靈感和更寬闊的視野,就是對未來最好的鋪墊。

精選文章:

7種構思技巧讓你的設計煥然一新

?設計師夜生活大揭秘:竟如此驚人?

茅臺發布新款冰淇淋,酒瓶包裝真“醉”了!

元宇宙也出高定了,真是美的不可方物!

為什么日本可以造就坂本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