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的一天,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和埃德加·J·考夫曼(Edgar J. Kaufmann)在匹茲堡附近的樹林中徒步旅行。這位商人剛剛委托賴特設計他的百貨商店頂層辦公室,此前幾個月在賴特位于威斯康星州的塔利森莊園相遇時,他被賴特的抱負所打動。賴特也因這位新贊助人的出現而感到振奮,稱他為“開明的商人”,認為他將“創造一種新的、更好的美國生活方式”。

那天,考夫曼希望賴特能參觀他在熊溪支流附近擁有的1600英畝森林。這個地產上已經有一座小屋,作為家人的夏季度假之地,但考夫曼的兒子想,也許這里還有建造鄉村別墅的空間。畢竟,家人在這里度過了無數個田園詩般的季節,野餐、日光浴,并在流入一系列瀑布的山間溪水中暢游。

坐落在熊溪的峭壁邊緣,俯瞰著寧靜的景色,賴特問這位零售巨頭:“您喜歡這個瀑布,是嗎?那為什么要把您的房子建在幾英里外,讓您還得步行過來呢?”

因此,流水別墅(Fallingwater)應運而生——這座建筑不僅重塑了賴特的命運,還為考夫曼提供了一個家,甚至是在他鐘愛的瀑布之上,而非附近。

根據賴特的傳說,在《友誼》(The Fellowship,2006)中敘述,賴特在不到兩個小時內完成了整個建筑的藍圖。如果這屬實,這一成就十分驚人,考慮到設計的復雜性。

流水別墅主要由一系列疊層的懸臂露臺組成,突出在一座30英尺高的奔騰瀑布上,中央由一根砂巖煙囪支撐。從某個角度看,房子似乎漂浮在瀑布上方。這一設計符合賴特的有機建筑理念——建筑結構從自然原則中汲取靈感,但其抗重力的形式也大膽挑戰了自然法則。

“我希望你們與瀑布共同生活,而不僅僅是觀賞它。”建筑師對考夫曼夫婦說道,“讓它成為你們生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考夫曼早前曾建議賴特借鑒理查德·紐特拉(Richard Neutra)在洛杉磯的前衛洛維爾別墅(Lovell House)的靈感,并未被建筑師的大膽提議所嚇倒。他同意了估算的35,000美元的費用,并詢問:“我們什么時候開始?”

然而,流水別墅的建設從一開始就遇到了許多麻煩。賴特與承包商之間發生了沖突,因為承包商必須從建筑師簡略的施工圖中自行推導出尺寸;此外,他還經常把工地交給他那些缺乏經驗的學徒來監督。當其中一位學徒鮑勃·莫舍(Bob Mosher)請賴特指明建筑的地面高度時,他的老師只是指了指現場的一塊大巖石。在莫舍爬上那塊高出熊跑約18英尺的巖石后,賴特告訴他:“很好,鮑比,你自己已經找到了答案。”

另外,懸臂梁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考夫曼的工程師建議將鋼筋數量加倍,以支持擴展的露臺,這一建議被這位頑固的建筑師完全忽視。根據工程師羅伯特·西爾曼(Robert Silman)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的描述,當第一層的木支架被拆除時,混凝土向下移動了約44毫米。當第二層的模板被拆除時,露臺上立刻出現了裂縫,而它的延伸距離比第一層多出六英尺。

令人驚訝的是,考夫曼堅定地支持賴特的計劃和直覺——盡管在此過程中曾遭到建筑師的尖銳批評——直到項目結束。當流水別墅于1939年完工時,花費了這位富商155,000美元(相當于今天的350萬美元),但這座建筑的景象令人震撼。

其戲劇性的設計標志著賴特重新嶄露頭角,成為備受關注的建筑師。流水別墅使賴特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并出現在《生活》和《建筑論壇》等雜志上。它還在1940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美國建筑師”回顧展中展出。

這項作品被認為是現代美國建筑的典范,改變了周圍的環境。弗蘭克林·托克(Franklin Toker)在《流水別墅的崛起》(Fallingwater Rising,2003)中回顧道:“房屋的輪廓與懸臂平臺相結合,對溪岸的巖石層表現出如此和諧的回應,使得熊溪成為一個比以往更加奇妙的景觀。”

幾十年來,這座標志性的建筑也成為了考夫曼夫婦的周末度假勝地。這座玻璃和石頭的住宅與其場地的地形相呼應,特色包括賴特設計的切羅基紅色家具、用現場石材建造的壁爐,以及一個由泉水供水的游泳池。(在其居住期間,考夫曼還雇傭了一名測量師定期對住宅露臺的傾斜度進行分析。)

“這座房子很好地完成了居住功能,但它始終超越了這一點,是一件超越普通卓越標準的藝術作品。”埃德加·考夫曼(Edgar Kaufmann, Jr.)后來反思道,“房屋和場地共同形成了人類渴望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形象,與自然平等,緊密相連。”

1963年,考夫曼二世將流水別墅及其周邊土地托付給了西賓夕法尼亞保護協會,該協會于次年開始對該物業進行管理和導覽。根據西爾曼的說法,該協會還在1996年進行了一次修復工作,并在2001年進行了另一項耗資1150萬美元的修復,以防水、升級設施并加強懸臂梁。

如今,流水別墅被列為國家歷史地標,同時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盡管面臨種種自然和工程挑戰,這座建筑仍然屹立在瀑布之上,完美地融入周圍環境。賴特在1955年提到,這是一種和諧而無聲的結合,唯一的聲音便是“溪流的音樂”。他說:“你聽流水別墅,就像聆聽鄉村的寧靜。”

精選文章:

非常規設計混搭:A' 家具和照明設計獎獲獎作品

集體“養殖場”,中國漫畫也有“血汗工廠”?

巴黎時裝周本季落幕,用時裝擁抱多元化

2024 年紅點獎亮點:不容錯過的突破性設計概念

“硅谷著名設計公司,是如何重新設計人形機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