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公眾信任危機與AI生成內容的泛濫,Mother Design設計公司的亞歷克·梅澤蒂質疑:品牌是否正在拋棄"大眾休閑時代"的隨意美學?
千禧年轉折:硅谷的反叛美學
當歷史終結的余暉尚未散盡,硅谷不僅孕育了技術革命,更重塑了企業文化基因。史蒂夫·喬布斯的高領毛衣、馬克·扎克伯格的連帽衫、谷歌辦公室的彩色豆袋椅——這些視覺符號本質上是對傳統商業秩序的意識形態反抗。隨意性被塑造成道德優勢:正式著裝、層級制度被視為阻礙創新的枷鎖。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公眾對傳統機構的信任崩塌,科技公司的哲學順勢成為主流。政客與商人紛紛效仿科技精英的休閑裝扮,企業放松著裝要求,扁平化管理盛行,連銀行與政府機構都采用更隨意的溝通方式。
各行業品牌開始軟化形象:無襯線字體、基礎色系、小寫字母標識大行其道。企業急于傳遞的信號很明確——我們不是冷冰冰的機構,而是你的朋友。
各行業小寫字母標識案例 圖片來源:亞歷克·梅澤蒂
求職平臺、高風險投資、車險甚至殯葬服務都采用童趣插畫與親和語言。設計師邁克·安德魯斯指出:"這是科技自由主義用來制造安全感的工具,就像童話書把私有化經濟包裝成冒險游戲——經濟越糟糕,這種幼稚化敘事就越盛行。"
Glassdoor等品牌的童趣化設計 圖片來源:亞歷克·梅澤蒂
巔峰與反噬:當隨意成為枷鎖
新冠疫情將這種趨勢推向極致。居家隔離摧毀社會規范,網絡世界充斥著NFT騙局與標題黨——它們恰好都披著與企業品牌相同的"幼稚化"外衣。AI圖像生成技術的普及更催生出海量低質視覺垃圾,連英國工黨和美國能源部都開始使用AI生成的卡通動物進行宣傳。
在這個線上充斥廉價視覺垃圾、線下社會紐帶斷裂的時代,曾經反叛的隨意美學已淪為從啤酒到銀行APP的通用語言。當不平等與不確定性加劇,它不再象征顛覆,反而成為失控世界的虛偽面具。
形式主義復興的征兆
強制返崗政策、著裝規范爭議、《金融時報》宣告"運動鞋時代終結"的報道——種種跡象表明,大眾休閑美學正在失勢。品牌設計會重新擁抱傳統、文化特異性與成熟感嗎?
早期變革已現端倪:明快色彩與極簡字體正讓位于濃郁色調、襯線字體,數字適配性不再至高無上。從巴寶莉到圣羅蘭,眾多品牌正在逆轉休閑化趨勢,回歸等級制、工藝與傳統價值的視覺語言。
各大品牌標識演變史 圖片來源:亞歷克·梅澤蒂
最具沖擊力的案例當屬Robinhood。這個曾用插畫風設計引領潮流的金融平臺,在2024年轉型為沉穩的傳統金融視覺體系。8Ball機構的肖恩·莫納漢將這種極致復古風潮稱為"繁榮美學"——對1920年代或1980年代奢華的赤裸擁抱。
"當高管們十年如一日穿著實習生服裝(Normcore),鼓吹反增長理念(Degrowth),智能手機徹底粉碎工作生活界限后,年輕人向往舊日輝煌難道不是必然?"莫納漢寫道。
在同質化休閑設計泛濫、理想主義幻滅、不安全感蔓延的當下,這些傳統符號正重新獲得力量。這場逆流能否顛覆大眾休閑美學尚未可知,但它的出現早已埋下伏筆。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