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追求極致扁平、精致和"干凈"的設計時代嗎?2025年,設計師們終于要拋棄極簡主義了——這究竟是眾望所歸還是審美倒退,取決于你的立場。
在這個所有品牌都想模仿蘋果——完美網格、低飽和色調、默認Helvetica字體的年代,變革早已蓄勢待發。于是我們迎來了這場華麗的混亂:故障版式、復古字體、手繪涂鴉、復印機顆粒感。不完美設計正在復興,就連極簡主義也變得大膽起來。
我們剛剛告別那個精修濾鏡、算法主導的品牌時代——那些安全無趣、對稱完美卻毫無記憶點的設計。而現在?品牌們正卷起袖子"弄臟雙手":奇多推出用設計師非慣用手設計的字體(千真萬確),意大利Veralab把未修圖的痘痘臉搬上廣告牌。
這種轉變源于什么?你可以歸因于Z世代,但更要歸咎于審美疲勞和對新事物的渴望。我們厭倦了精心策劃的完美,渴望真實感。過去幾年教會我們:生活本就混亂,假裝完美反而顯得虛假。
這不僅是叛逆。一場懷舊驅動的運動正在興起:設計師復興經典工藝與永恒視覺,卻賦予其更粗糲的質感。從傳統標志的現代重塑,到紙張紋理、啞光色調、觸感字體甚至模擬攝影技術的回歸——這些元素不僅復古,更傳遞出接地氣的真實感。在這個AI無所不能的時代,這種"人類痕跡"反而最能引發共鳴。
設計師復興獨立雜志文化、90年代垃圾搖滾風和復古DIY美學,并非單純懷舊,而是追求人性化表達。"反設計"這個曾經帶有貶義的詞匯正在被重新定義——粉橙撞色+混亂版式+涂鴉logo?請便!保留筆觸痕跡或導出故障?歡迎之至!
當然,這絕非為丑而丑。"不完美"風潮本質是戰略性的:它打破算法規則,截停機械滾動,更重要的是建立情感聯結——那些"瑕疵"提醒著用戶:這是人創作的。在AI創意泛濫的今天,這種人性化特質彌足珍貴。
這就是核心所在:當機器能批量生產完美設計時,不完美反而成為你的簽名。
所以,放心做舊紋理吧,故意錯位標題吧,在框線外肆意涂鴉吧。未來的設計不(只)需要精致,它可以是混亂的、有意義的,而且有趣得多。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