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Nicolas Roope 認為,一個新時代已經來臨——證明與現實成為意義的關鍵路標。他認為,這對設計師來說充滿了可能性……

最近,我發現自己對帽子越來越感興趣。別問我為什么。也許是對未來禿頭的預感,或只是單純著迷于這種與纏腰布一樣古老的配飾,承載著同樣深厚的設計歷史。

由于這份小小的癡迷,我最近注意到標志性的 New Era 棒球帽再度流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佩戴者驕傲地保留著原始的“正品認證貼紙”。

即使從眼角瞥見,也讓人覺得突兀。閃亮的貼紙破壞了視覺和諧,讓我心煩。但這張貼紙從來不是為了追求美學和諧——它自始至終都是為了“證明”。

這股始于1990年代的潮流,象征著這頂帽子是嶄新的,或者說“全新”。在一個高度重視原始正品服飾的文化中,這張貼紙成了帽子未被佩戴過的視覺證明。

它也是一個清晰的標識,表明這頂帽子不是仿冒品,因為閃亮且常帶有全息效果的貼紙是很難復制的特征。

隨著時間的推移,保留貼紙的原因發生了變化。而現在,在我們達到“混沌時代”(slop epoch)頂峰的當下,任何代表原真性的標記都變得更有價值。

Getty 水印的炫耀

幾個月前,我讀到一篇關于 Getty 水印如何成為令人垂涎的文化產物的帖子,這是與 New Era 貼紙有趣的數字平行案例。同樣,一種有意識的“瑕疵”因其象征價值而被擁抱。

“Getty Images 的水印要成為新的炫耀方式了嗎?”Nick Tran 在 LinkedIn 上發文問道。“這反映了我們對待圖像方式的一個非常真實的轉變:將其視為證明,而不僅僅是視覺內容。”

“諷刺的是,我們過去常嘲笑人們發布帶有未授權水印的圖片。但很快,我們可能會看到品牌故意保留它,以稍微增強‘這是真的,我們沒有造假’的效果。”

“標簽化將長期存在,因為現實本身現在需要溢價。”

這種轉變的驅動因素顯而易見。

現實的各個角落都變得可塑、不可靠、模糊不清。我們不再能輕易區分美夢與噩夢、現實與虛構。在圖像、話語、經濟,當然還有政治中,確定性正在消逝。

在這種背景下,來源證明(provenance)變得更有價值。它提供的不僅是證明,還有根基。一些可以抓住的東西。這是真的。我可以觸摸它。我可以證明它。

我女兒和大多數12歲的孩子一樣,曾沉迷于觀看電視節目《是蛋糕嗎?》(Is It Cake?)。這檔熱門節目中,玩家(和觀眾)必須猜物體是它們看起來的樣子,還是實際上是偽裝起來的蛋糕。

只看了幾分鐘,我就看到了其中的隱喻。這個節目就是我們的現實。看到新聞中的另一場災難——它是蛋糕嗎?瀏覽信息流中的人和事——它是蛋糕嗎?

不斷變化的路燈角色

當然,這令人抓狂。日益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表明,工業規模的“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正在造成沉重代價。

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生活在一種可靠現實的感知中——東西會留在我們放的地方,重力會起作用,物體會符合預期,除非被地震、火災或洪水 disrupt。

在那些條件下,路燈和鋪路石板似乎沒有多大價值。但當世界意外傾斜,而你穿著牛仔褲從表面滑下時,那些路燈突然變成了生命線。堅固。真實。真相的錨點。

因此,標簽化將長期存在,因為現實本身現在需要溢價。

那些負擔得起證明的人會為之付費,而那些致力于尋求真相的人會發出信號,并在此過程中聚集在一起。

正如我在之前的專欄中所寫,數字產品護照(DPP)立法引入了認證機制,可能會加速這一轉變:一個可量化、可靠的原真性印章。

但除了機制之外,文化信號是清晰的。在一個模糊不清的時代,“真實”的價值正在上升。

這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挑戰。按照設計慣例,看起來光鮮亮麗已經不夠了。

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符號學、弗洛伊德以及人們用來駕馭其情感現實的象征模式。如果人工智能的大鍋不斷將美學攪拌成完美但同質化的湯羹,剝奪它們的象征電荷,那么新的標記就需要出現。

New Era 帽上的貼紙。Getty 的水印。DPP 代碼。品牌面臨的問題不再是我們如何表現真實性,而是我們如何認證?

張力 = 可能性

我一直很欣賞Jasmine Bina 關于品牌張力的觀點。她認為,偉大的品牌核心都持有一種張力,正是這種張力賦予了它們吸引力和文化重力。

現在,這種張力充滿了可能性。

我們有機會擺脫陳舊的設計套路和算法平均化的扁平效應。將原始、無可辯駁的來源標記與一種新的象征語言融合,這種語言不依賴于懷舊,而是為當下創造新的模板。

一種刻意在當下與過去幾十年的訓練數據之間開辟防火帶的語言。

真正的機遇在于擁抱張力本身——美學和諧與通過打破和諧來昭示誠實之間的拉扯。

那是反設計嗎?也許這僅僅是一種必要的、流行的美學,為了讓事物再次扎根。美與反美學爭奪注意力,并在此過程中表明,品牌和我們一樣,正在努力尋找方向。

精選文章:

如何設計一個國家?2025新加坡設計周回顧新加坡60年來的蛻變

如何用高飽和配色,平等的“亮瞎”所有人

粉色、愛國情懷與節奏韻律——2026春季紐約時裝周的關鍵靈感

2025年最佳界面設計:獲獎作品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人工智能圖像失敗以及如何通過提示更好地修復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