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位設計師剛剛創造出一款看起來像珊瑚礁雕塑的暖氣——而且可以通過手機控制。Paolo D'Arrigo 的 Coral 電暖器,運用了與海洋中珊瑚生長機制相同的算法,創造出錯綜復雜的鋁制分支結構,在最大化熱量輸出的同時,外觀猶如博物館級別的藝術品。

這不僅僅是為了讓暖氣變好看。珊瑚礁已經花了 5 億年的時間來完善其輕質結構,以最少的材料實現最大的表面積。D'Arrigo 將同樣的原理應用于供暖:更大的表面積 = 更高效的散熱。提供 12 種顏色選擇,可通過應用程序控制時間計劃,你終于可以擁有一款值得炫耀的暖氣片了。

想象一下,你家的暖氣既能供暖,看起來又像海洋雕塑?或者你的浴室香皂既能持久耐用,又能像藝術品一樣?這些不僅僅是好看的物件——它們是受珊瑚啟發的產品,旨在解決你家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從能源效率到海岸洪水,自然界最復雜的生態系統正在教導設計師如何創造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以下 5 款珊瑚靈感產品證明,你無需在功能與美觀之間做出選擇。

1.?運用自然的設計

問題:你家的暖氣片既難看又低效。

珊瑚骨架展現了自然界在工程學上的精湛技藝;它們由碳酸鈣形成多孔、網格狀結構,異常堅固卻又輕巧。這種自然設計為開發現代材料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通過模仿這些原理,我們有可能創造出堅固、輕質的復合材料,適用于從家具到建筑板材的各種應用,將強度與資源效率融為一體。

研究珊瑚的生長和自我組織方式,為先進的可持續制造技術打開了大門。例如,3D 打印可以復制復雜的多孔圖案,在提高強度重量比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浪費。此類創新為傳統的重型材料提供了具有環保意識的替代品,將功能性與環境責任相結合。

Tony Fadell 的 Nest 恒溫器將一度被隱藏的必需品變成了設計宣言。受此方法啟發,設計師 Paolo D'Arrigo 創造了 Coral 電暖器,將過時的暖氣片變成了雕塑般的、受珊瑚啟發的作品。他使用模擬珊瑚生長和腦細胞形態的生成算法,制作出具有延展周長的復雜鋁制形態,以最大化熱量輸出。

這些高性能暖氣片可通過應用程序控制,讓用戶設置時間計劃、加熱速度和溫度。它們提供各種形狀、尺寸和顏色,既能高效散熱,又能提升室內美感。D'Arrigo 的作品模糊了功能與美學的界限,證明美學可以是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共生、自維持的設計

問題:超級食品價格昂貴且碳足跡巨大。

珊瑚生態系統通過共生關系蓬勃發展,不同的生物和諧共處,互惠互利。這一原則為產品創新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模型。設計師不應將物品限制在單一功能,而是可以創建組件相互作用、相互增強的系統。想象一下,一件家具同時也是一個活體空氣凈化器;或者一個模塊化擱架單元,能夠隨著需求的變化而適應和擴展。

這種共生思維也影響著產品如何響應其環境。受珊瑚對變化敏感性的啟發,智能設備可以監測空氣質量和光線,自動調節以提升舒適度和健康。這樣的設計促進了智能、互聯和可持續的生活。

受珊瑚與藻類共生關系的啟發,Ulrim 的 The Coral 是一款壁掛式室內微藻養殖器,旨在將健康與可持續性融入日常生活。在自然界中,珊瑚為藻類提供庇護和光合作用所需的化合物,而藻類則提供維持礁石生態系統所需的氧氣和營養。The Coral 將這一循環轉化為家居環境,使用生物反應器在受控環境中培養藻類,在 16 個模塊化細胞塊內實現高效的光合作用和營養生產。

每個細胞塊容納兩克藻類,在兩周內顏色會加深為深藍綠色,這表明其營養密度達到峰值,可作為日常補充劑食用。整個結構上漸變的色調反映了生命的生長過程,將功能與美學吸引力融為一體。隨著藻類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超級食品逐漸獲得認可,The Coral 提供了一種實用、可持續的家庭收獲方式,將仿生學、健康益處和優雅設計融合于單一產品之中。

3.?化廢為寶

問題:沿海城市面臨洪水威脅,而水泥生產正在破壞地球。

珊瑚礁的生命周期展現了自然界對可持續資源利用的精通。珊瑚將海洋礦物質轉化為復雜的結構,為多樣的海洋生物構建繁盛的棲息地。這啟發我們重新思考制造業,從浪費性的"獲取-制造-丟棄"線性模式轉向循環模型,讓廢棄材料變成寶貴的資源。

通過重新利用回收塑料和工業副產品,我們可以制作出美觀、實用的物品。采用低能耗、低浪費的生產方法,反映了自然界的效率。閉環系統和升級再造不僅減少了我們對環境的影響,還生產出蘊含著重生、創造力和負責任設計故事的產品。

工業設計師 Mary Lempres 與生物巖土專家 Ahmed Miftah 合作,創造了 Reef Rocket,這是一種以牡蠣礁的韌性和生態功能為模型的生物水泥結構。該設計旨在減輕海岸洪水、過濾海水并促進生物多樣性,其特點是兩個帶脊的模塊,在水下部署時可堆疊成火箭形狀。這種生物水泥是通過將植物衍生的無毒溶液施加于從紐約市廢物流中獲取的碎玻璃和牡蠣殼上制成的。幾天之內,一種天然生物催化劑會形成礦物鍵,從而在不加熱或不使用化石燃料的情況下,創造出防水、耐用的材料。

Reef Rocket 仿效自然礁系統,能夠消散波浪能量,支持海洋棲息地,對抗海岸線侵蝕,同時為傳統水泥提供了可持續的替代品。其輕質、可擴展的設計實現了高效生產和安裝。通過將廢棄物轉化為再生基礎設施,該項目例證了仿生學如何能夠將人類建筑與自然界的適應性和恢復能力相協調。

4.?海洋啟發的紋理與美感

問題:海洋塑料污染正在殺害海洋生物。

珊瑚鮮艷的色彩、復雜的紋理和有機的圖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靈感。想象一下,一個燈座仿照腦珊瑚的多孔表面,或者一塊地毯模仿海扇的流動形態,其細節為任何家居增添優雅和一絲海洋氣息。

超越外觀,這些元素還能培養寧靜感和與自然的聯系。使用柔和的藍色、溫暖的珊瑚色和沙質中性色,搭配微妙迷人的紋理,創造出寧靜且視覺上引人入勝的空間。這種方法捕捉了海洋舒緩的能量,將室內空間轉變為充滿自然之美與寧靜的平和休憩所。

《海洋碎片——家園》是臺灣實踐大學學生的一個項目,它將環保意識與藝術表達相結合,以應對緊迫的海洋污染問題。該裝置描繪了珊瑚在塑料瓶、漁網和包裝廢棄物等海洋碎片上繁茂生長的景象,在海洋生物之美與人類活動有害影響之間創造了鮮明的對比。受珊瑚生態系統韌性的啟發,這部作品直觀地傳達了自然如何在污染中適應生存,同時強調了這種共存所代表的生態失衡。

通過其生動的意象,該項目挑戰觀眾去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持久的污染物,特別是不可回收塑料,正在持續塑造海洋環境。它既是一種視覺聲明,也是一次行動呼吁,敦促個人和社區采取可持續的做法。沒有這樣的改變,海洋的純凈將逐漸消逝,使其自然奇觀建立在人類疏忽的殘余之上。

5.?具有持久影響力的日常設計

問題:香皂變得軟爛且外觀乏味。

應用這些理念可以產生簡單而影響深遠的家居產品。想象一下,受珊瑚六邊形圖案啟發的模塊化墻磚,由回收材料制成,可實現定制化設計。或者模仿珊瑚多孔表面的花盆,增強土壤通氣性和排水性,讓植物更健康。

即使是日常用品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帶有波紋狀、可觸知表面的盛碗,呼應了珊瑚的紋理,同時增添了美感和功能。這些例子證明,仿生學并不局限于大規模創新——它可以將日常物品轉變為功能性強、可持續且視覺上引人注目的作品。通過將設計與自然智慧相融合,我們為生活空間帶來了優雅與實用性。

Microbi Design 的 Coral Soaps 系列由科學設計師 Laura Maria Gonzalez 創造,通過計算設計與生物靈感的融合,重新定義了傳統的皂塊。借鑒了 Leptoria、Platygyra 和 Agaricia 等珊瑚物種的復雜結構,每塊皂都具有精細的脊線和谷地,增強了視覺吸引力和功能性。該系列提供鮮艷的粉色、柔和的黃色和薄荷綠色,這些雕塑形態增加了表面積以產生更豐富的泡沫,提供溫和的去角質效果,并融入了自然排水通道以延長皂的使用壽命。

隨皂附贈一個匹配的皂碟,其網格結構讓人聯想到珊瑚骨架。該皂碟采用參數化建模設計,能從各個角度促進空氣流通,確保皂塊在每次使用間能完全干燥。這種創新方法將普通的家居物品提升為精致的、高性能的產品,融合了藝術、工程與自然。Coral Soaps 系列體現了設計改變日常必需品的潛力。

珊瑚生態系統的智慧為創新和設計產品提供了一條強有力的途徑,使產品既美觀、實用,又具有深度的可持續性。通過學習自然界在材料、共生系統和美學吸引力方面的天賦,我們可以擺脫傳統的、浪費的做法。

精選文章:

目前最受歡迎的10個新居住空間

簡約心理學:為何簡約設計總能勝出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設計更智能、更快速、更人性化的數字產品

安縵入駐新加坡,超高層奢華酒店即將登場

設計在當今社會的真正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