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行、玩樂到數字訪問和安全,設計擁有打破障礙、構建更包容世界的力量。

設計的作用是什么?

我們的公司 Missionit 始于一個關于"設計作用"的根本性問題。

盡管當前社會已經習慣了設計思維、服務設計和用戶體驗這些概念,但"設計"仍然常常與"擅長畫畫"聯系在一起。

不可否認,即使在今天,設計的概念仍常常被等同于對美學美的追求。設計一直被認為是某種裝飾性或視覺上令人愉悅的東西,這種印象從一百年前至今,一直主導著設計的一個側面。

然而,設計的價值并不僅限于美學美。設計不僅僅是包裝或裝飾,它是一種試圖帶來改變的嘗試,并且實際上可以成為實現那種改變的工具。這里的"改變"指的是邁向更美好社會的轉變。在實現社會進步,如減少貧困、改善衛生、安全和平等方面,設計扮演著重要工具的角色。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比如幫助發展中國家母親的助產包、讓非洲兒童更輕松運水的滾輪水桶,或者利用當地特產為貧困村莊居民開發有價值的產品以產生可持續收入。所有這些都展示了設計如何作為社會變革的驅動力,開辟新的視野。

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設計是一種通過深度思考而產生的行動。換句話說,我們所關注的設計,是在社會各個領域實施"為了改變而行動"。

設計是為了改變而行動!

我們的根本性問題

我們至今所做的每一個項目,都始于心中的疑問。這引導我們去遇見韓國社會中面臨挑戰的人們,并從與他們的對話中汲取寶貴的見解。在本文中,我們想分享這些項目背后的那些問題,以便讀者或許也能提出類似的問題。

? Missionit

01 出行對每個人都平等嗎?

我們首先關注的是出行。每個人真的都能隨心所欲地出行嗎?設計能扮演什么角色來實現真正的自由出行?出行的意義遠不止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因為能夠移動,人們的生理需求才能得到滿足。如上洗手間、去吃午餐、去睡覺等日常活動,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移動。

此外,出行在某種程度上使我們能夠作為社會的一員謀生,例如上學、上班或享受愛好。從這個意義上說,出行對任何人來說都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條件。那么,為什么某些群體在出行方面仍然面臨挑戰?他們為何仍然經歷著限制?

我在這里使用"限制"一詞,是指這種挑戰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設計的疏忽。未能充分考慮殘障用戶的使用場景。因此,我們會見了那些經歷這種"限制"的人,例如肢體障礙者、盲人或低視力者、腦癱患者、帶幼兒的父母、65歲以上的長者等等。每一次對話都在我們心中引起共鳴,并給予我們寶貴的見解。

02 職業多樣性得到保障了嗎?

? Missionit

"職業"這個話題,可能與我們通常關注的包容性設計或無障礙設計沒有直接關系。然而,我曾與一位盲人交談,當他說"我們的夢想不是成為按摩師"時,我的心被觸動了。當我聽說一位曾學習編程想成為程序員的年輕人,現在在做按摩師時,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我并非貶低按摩理療這個職業。我在這里談論的是職業的多樣性。我開始思考殘障人士可選擇的職業范圍——他們是否真正有機會追求任何他們選擇的工作。在我們遇到的盲人或低視力者中,有些人擔任歷史老師、無障礙專家,甚至還有建筑師。

因此,我們想傳達的是,無論殘障與否,都應該有廣泛的職業機會。每個人都有潛力和可能性。特別是我們與盲人建筑師 Chris Downey 的訪談給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見解:將無障礙融入設計,不僅僅是允許進入,更是要用活力與尊嚴來豐富一個人的生活。

03 殘障兒童是否被賦予了應有的玩樂權利?

? Missionit

我曾帶著我的孩子去過無數不同地方的游樂場,但很少在那里看到殘障兒童。在與養育發展障礙兒童的父母們進行坦誠交流并傾聽他們的經歷后,我意識到必須探討這個話題。我最初假設殘障兒童可能玩法不同,因此需要一個"特殊"的環境。然而,通過那些對話和觀察孩子們玩耍,我理解到了更重要的東西。真正重要的不是一個"特殊"的空間,而是一個"所有人"都能一起玩耍的空間。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專門為使用輪椅的兒童設計的空間,布局可能需要有所不同。然而,孩子就是孩子,無論是否有殘障。無論是玩捉人游戲、爬到高處躲藏、擠進狹窄的縫隙、享受刺激的聲音或獨特的質感,童年的本質是驚人地相似。這就是為什么思考如何創造能讓所有兒童充分享受童年的空間是如此有意義的事業。我相信那些空間應該允許孩子們在玩耍中占據主導地位。通過最近與特殊教育老師的交談,我意識到殘障兒童很少被賦予真正的自主感。此外,在創建包容性游戲環境時,設施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減少殘障兒童及其家庭面臨的心理障礙。這一點在我們對150位父母進行的調查中清晰可見。許多人指出,他們的孩子在游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他人評判的目光或回避他們的行為。

04 從日常安全到災難 什么是為安全而設計的關鍵要素?

? Missionit

安全是必須高于一切予以保障的東西。如果不安全,任何設計都毫無意義。那么,在以安全為前提下進行設計時,我們應關注哪些要素?正如上面提到的話題一樣,這是一個廣泛而復雜的課題。雖然前三個項目主要關注與殘障相關的問題,但這個項目則從安全的視角,探討了一系列緊迫的當代議題,如發展中國家的衛生問題、洪水、戰爭和大規模槍擊事件。在重建發生過大規模槍擊事件的空間時,哪些考慮是必不可少的?在為烏克蘭戰爭中的難民設計臨時避難所時,空間對建筑師意味著什么?為使用手語的聾人設計空間時,應優先考慮哪些因素?

05 老年人的數字可訪問性:什么才是重要的?

? Missionit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的加速,"老年人"或"65歲以上人群"已成為全球關鍵詞。韓國也不例外。65歲以上人口正在快速增長,許多人在這個高度數字化的社會中面臨挑戰。我們如何為那些難以使用數字服務的世代改善可訪問性?數字系統無疑是高效的。它們為人們節省時間和體力,并能更快地完成某些任務。但為什么許多老年人覺得它們困難?為什么數字服務對他們來說常常像是"就是不行"的東西?

這里的關鍵在于心智模型,這是由生活經驗塑造的思維框架。老一輩人在前數字社會的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和信任感。諸如編輯按鈕或對某些操作結果的理解等隱藏或不可見的數字結構,對他們來說并不直觀。

他們更習慣于步驟清晰可見并能提供實體反饋的流程。在數字環境中,這些步驟常常是不可見的,或者要求用戶跳過邏輯序列。一位受訪者甚至說,面對面用現金支付比自動刷卡支付感覺可靠得多。當然,當現在的X一代步入60歲后,數字鴻溝預計將比嬰兒潮一代顯著縮小。盡管如此,很可能仍會存在需要關注的盲點和服務不足的群體。

06 包容性圖書館有什么共同點?

? 石川縣立圖書館

圖書館幾乎是當地社區中唯一一個無論社會經濟狀況如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訪問的地方。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連游樂場也僅限于附近公寓小區的居民使用。因此,圖書館不應僅僅是借書還書的地方,而應該是準備好迎接社區中每一個人的場所。那么,圖書館如何才能具有包容性?我們探討了使這樣一個地方擺脫物理和心理障礙的關鍵要素。

對包容性設計的追求

我們追求一種包容性設計,擁抱那些在肢體、感官或認知方面需要支持的用戶。我們如何確保這些人能夠平等地生活,不經歷約束,并能行使他們作為人的自由意志?這里的自由意志不是哲學意義上的,而是指個體能夠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意圖生活的能力。在這個意義上,包容性設計是關于創造這樣的環境:無論身體和心理狀況如何,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享受盡可能最佳的體驗。

無論我們多么努力地創造一個產品、服務或空間,如果沒有觀念上的轉變,社會的真正改變就不會發生。例如,即使為了容納輪椅使用者而運營著低地板公交車,如果其他乘客對他們表現出消極態度,他們也會氣餒而不愿使用公交車。心理障礙往往比物理障礙更大。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項目中納入多樣化的故事和案例研究。只有當觀念轉變和環境的有形改變齊頭并進時,真正的改變才會到來。

精選文章:

2025年9月十大最佳鞋履設計

2026年設計預測:率先掌握的流行色與字體趨勢

夏洛特·佩里安如何通過設計幫助塑造一個進步的現代世界

從像素完美到策略完美:人工智能讓設計師成為戰略操盤手

美國現代主義景觀建筑最重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