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制作出看似是設計的東西,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只需在提示框中輸入幾個詞,徽標、海報或活動視覺圖便能秒速生成。
對于預算有限卻胸懷大志的非營利組織而言,AI生成設計的吸引力顯而易見:速度快、規模大且成本效益高。
但我們絕不能將"生產"與"設計"混為一談。
真正的設計,那種能打動人、建立信任、講述復雜人性故事的設計,需要的遠不止自動化。它需要工藝。
效率的假象
AI以量取勝,令人眼花繚亂。在設計師勾勒一張草圖的時間里,它能炮制出上百種變體。但效率不等于效能。
機器能生成"是什么",卻無法回答"為什么"。
脫離語境的設計只是裝飾。而沒有意義的裝飾注定會被拋棄。非營利組織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東西,而是能夠持久的事物。
快餐能讓你快速填飽肚子。而工藝則是廚師的慢工細活:精心挑選食材,平衡風味,準備滋養身心的佳肴——這都需要時間。
設計是翻譯,而非僅是裝飾
設計并非表面拋光。它是翻譯。是深入傾聽一個非營利組織的歷史、其社群、其未來,并將那份復雜性提煉成清晰且能引起共鳴的東西。
機器能夠模仿風格,能夠復制模式。但它們聽不出董事會對話中的矛盾,感受不到那些未說出口的焦慮——也感受不到揭示一個組織真實特性的自豪、幽默與怪癖。它們無法捕捉賦予非營利組織特質的那些微妙儀式、價值觀與承諾。它們無法調和張力,無法將那些真實的細節融合成一個大家都深信不疑的共同故事。
在 Hyperakt,我們相信品牌必須由內而外地構建。而這需要人性的關懷。
美學趨同的風險
自動化帶來千篇一律的風險。生成式AI從海量數據集中汲取養分,這些數據集往往推崇主流美學,從而產生同質化的設計。它光鮮卻膚淺,熟悉卻容易被遺忘。
工藝則抗拒扁平化。它關乎選擇:何時打破一種視覺套路,因為它無助于你的使命。何時追求清晰度而非潮流。何時保留一個符號,因為它承載著深厚的社群意義。
若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類洞察力,你就有可能強化陳詞濫調,并抹殺那些未被充分代表的聲音。
工藝不是完美無瑕,而是判斷力。
建立信任的慢工細活
如果說AI承諾的是速度,那么工藝要求的則是慢下來。工作坊、辯論和修訂可能感覺費時費力,但正是在這些充滿人性化的互動中,共識得以達成。
品牌重塑不僅僅是一項創意實踐,它更是變革管理。是幫助員工、董事會和社群在一個新的身份認同中看到自己。這個建立信任的過程,無法急于求成。
工藝之所以慢,是因為它尊重復雜性。這也正是品牌不僅能被看見,更能被信賴的原因。
人機協作,而非人機對抗
這并非反對技術。設計師一直樂于擁抱新工具——從印刷機到Photoshop。問題不在于AI是否會塑造設計,而在于它將如何塑造。
運用得當,AI能加速探索。用它來實驗、玩耍、了解工具的潛力,這很好。但當涉及面向公眾的品牌資產——插畫、圖標、廣告或任何與你身份認同相關的內容——你需要訓練有素的設計專業人士的判斷力。只有深刻理解你品牌的人,才能判斷什么與之契合,什么需要精煉,以及什么根本不該問世。
缺乏這種判斷力,"僅僅一張"AI生成的圖片就可能成為地基上的裂縫:逐漸蔓延的不一致性、千篇一律的視覺、令人尷尬的錯誤。零星的失誤會累積起來,不久之后,你投入心血建立的品牌就開始分崩離析。
工具不會取代創作主體。數碼相機沒有消滅攝影師,它提升了構圖、取景和講故事的價值。設計領域也將如此。
未來屬于那些將工藝與技術相結合的人。
自動化世界里的勇氣設計
我們捍衛設計工作中緩慢而細膩的部分,并非出于懷舊,而是因為它至關重要。
非營利組織、基金會和社會運動,其主業不在于制造圖像,而在于建立信任和提供真正的解決方案。
設計工藝是這些價值觀得以成形的途徑。它讓宗旨陳述變得具體,讓一個標志成為自豪的源泉,讓一個品牌不僅可見,更充滿活力。
在一個充斥著自動化圖像的世界里,堅持工藝是一種勇氣的行為。它堅信人的價值、語境的重要,以及意義的生成需要時間。
那些選擇工藝而非捷徑的組織,它們的品牌不僅將存活下來,更將歷久彌新。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