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是物質也是精神的。
阿蘭·德波頓曾試圖把家描述為一種“精神的場所”,他說,“我們在心理意義上需要一處避難所的空間,來補償內心的脆弱,支持我們的精神狀態。”
住宅的內在因素,決定了家最終呈現的物理形態。
?玄關?



這是三代五個人的家,年邁的母親,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和業主夫婦共同生活。老與幼是家的根源和延續,守候與守望的溫情,是流淌在這個家的日常。
?客廳?

家是需要交流與溝通的,設計的邏輯試圖找到人與空間的雙向互動,用簡單克制的手法,盡可能放棄裝飾、符號與形式的內容,讓空間回歸通透與自由,生活回歸簡單和真實。

由非住宅空間改造而來,平面布局的挑戰源于空間不規則,呈標準的三角形,設計師以立柱為圓心,入口玄關一角為開端,取方形結構,切割劃分,層層遞進,最終得到方正開闊具有圍合感的新格局。


純粹為底色,家具本身即為藝術品,大體量沙發的觸感和弧形帶來溫暖的包裹感,亦定下空間舒適柔和的基調。


大片景觀窗形成空間的延伸,一天中光影的變換被納入具象的氛圍體驗中。在極簡的空間中,自然的融入使空間充滿了設計哲學的生活之美。
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筑五要素”之“自由立面”,人在行進的過程中,空間的立面并非一眼望盡,而是由一個空間轉折到另一個空間,這種連續的立面語言,具有圖像的流動性。
因為使用同一種材料飾面,于是,材料跟隨立面,也表現出了流動性。“這種含而不露的包容感和流動性,是家在物理屬性之上的精神屬性表達”,設計師張猛說。
?藝術樓梯?


通往二層的藝術樓梯,是空間核心,蘊藏著家的精神力。純白的藝術化樓梯貫通上下,優美弧形與結構穿插,家的意義也正如此:承載、容納、給予。


微水泥和水磨石肌理形成鮮明的對比,顏色的深與淺、溫暖與冷調、柔軟與硬朗、啞面與亮光,兩種不同的材料表情于細節收口處,碰撞出戲劇性的視覺效果,這是極簡在材質表達上的魅力。
?餐廳?


從餐廳角度看,流動的自由立面,讓整個家呈現如同音樂般的節奏感。桌面的“重”較之透明扶手椅的“輕”,橫平豎直的理性,映襯曼妙的弧度帶來的柔和感知,人于空間落座,得一刻放松之感。

家宴,是最高的禮遇,無論家人團聚,還是呼朋喚友,臨窗落座,一幅幅動態的自然景觀畫面活躍在眼前。
?廚房?



三角形平面的兩個角,一個作為操作間,另一個則是廚房,由半透明推拉門與餐廳分隔開來,在開放與分隔之間,“界”的存在是無形又可變化的,設計師認為這是品質生活,在餐廚生活舒適度上的體現。
?樓梯?



樓梯利用空間以弧度造型連接上下,以柔性的光與影作為引導,光在空間里舞蹈,空靈而輕盈,仿佛日落的一場儀式,在流動的時間里捕捉共鳴。
?主臥?



臥室是空間里最純粹同時具有精神性的場所,盡可能的去除多余的裝飾性元素。強調功能,不張揚,又兼具一種安靜的美感。
?男孩房?

男孩房低飽和基調自帶高級感,在空間中暈染開來簡約和舒適。
?女孩房?


新古典主義的形式感和裝飾手法,滿足女孩對生活儀式感的追求,唯美中帶著浪漫、優雅和精致。
?衛生間?


水磨石衛生間既美又酷,空間回到原始的黑白灰,給人真實的踏實之美,水磨石固有的基調本身就起到調和過渡作用,完美駕馭各種空間情緒。


極致的生活需要極致的空間表達,大面積的水磨石運用酷勁十足,強烈的原始氣息給空間帶來個性而又成熟的獨特魅力。


生活的饋贈,一種是淡到空無,一種是豐盈熱烈,以時間滋養使之歸于自在從容,無聲處聽驚雷,無色處見繁花。


項目名稱:無色處見繁花項目地點:沈陽項目面積:300平方米設計時間:2021年10月完成時間:2022年5月主案設計:張猛設計機構:未來已來空間設計木作設計:姜泠吏軟裝設計:張迪項目攝影:牟星主要材料:阿吉諾全屋定制,吉納思藝術涂料,班點磨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拓者設計吧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