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特朗普對古典建筑的推崇重新引發傳統與現代主義風格的論戰,麗齊·克魯克深入探討了公眾對建筑外觀的真實期待。
這位美國總統正致力于讓聯邦建筑"再次偉大",他簽署行政令規定市政建筑優先采用古典與傳統風格,啟動為白宮建造華麗新舞廳的工程,并公布了在華盛頓特區建造凱旋門的計劃。
他的這一系列行動令美國建筑界大為震驚,但特朗普的支持者辯稱,公眾就是偏愛這類建筑風格。

事實上,古典建筑倡導組織"國家市政藝術協會"委托進行的一項2020年調查顯示,無論背景或政治傾向如何,美國人都壓倒性地偏愛傳統的聯邦建筑。
其他類似的調查——包括2009年專注于傳統風格的英國亞當建筑工作室委托的調查,以及2021年英國右翼智庫Policy Exchange委托的調查——都印證了這些發現。
甚至有一項研究表明,對傳統建筑的偏好從嬰兒時期就已顯現。
然而,以喬治亞風格建筑聞名、并被《泰晤士報》稱為"查爾斯國王最喜愛的建筑師"的英國建筑設計師本·彭特里斯對此持懷疑態度。
"我對建筑和設計領域的 popularity contest 有點懷疑,"他告訴Dezeen。
"如果你想通過民意調查來構建一個稍有不同的論點,我想這完全可能做到。"
"我認為這場辯論非常 nuanced,我認為人們真正需要的是精心設計、功能完善的場所。"
"與風格本身無關"
這一觀點與阿比蓋爾·斯科特·保羅的看法不謀而合。斯科特·保羅是于2023年由英國設計師托馬斯·赫斯維克發起的"人性化"運動的全球負責人,該運動旨在應對他所認為的"乏味"建筑泛濫的問題。
"我認為這場辯論常常被相當意識形態化的觀點所劫持,"斯科特·保羅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問題不在于公眾更喜歡傳統建筑風格還是現代建筑風格,而在于它們是富有趣味的風格還是沉悶乏味的風格。"
作家兼評論家薩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同樣反對"乏味"建筑。這位前哈佛大學教授、認知科學與建筑領域的專家強調的研究表明,此類建筑實際上可能會增加人們的壓力水平。
"所謂乏味,可以想象那些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墻、那種像蛋盒一樣的、網格狀、細節粗糙的建筑等等,"戈德哈根說。

哈根稱贊路易斯·康是一位作品深受公眾歡迎的現代主義建筑師。攝影:埃德蒙·薩姆納
雖然在許多人聽來,這很像是在描述現代主義建筑,但戈德哈根堅持認為問題不在于風格。
"這真的與風格本身無關,"她說。
"真正相關的是,人類會習慣性地在環境中掃描哪些要素,以幫助他們在所處環境中找到方位感,而許多糟糕的現代主義建筑恰恰缺乏這些要素。"
戈德哈根解釋說,人們天生會被建筑上的特定細節所吸引,例如能提供尺度感的裝飾元素、自然光以及觸感。
老建筑通常擁有更多這類細節,這可能有助于解釋它們為何往往更受公眾歡迎。
但是,她認為,"問題不在于現代主義本身"。
"有很多現代主義建筑師,比如阿爾瓦·阿爾托和路易斯·康——你可以列舉很多——他們理解材料、光線和細節的奧妙,并將其融入建筑中,而大家都喜愛他們的作品。"
"人性化"運動收集了居住在英國戰后新城和首爾的人們觀點的研究,均發現人們對有特色的現代建筑感興趣。
"有一個全球性的圖景是,人們對那些粗制濫造、懶惰的、快餐式的建筑感到不滿,想要一些不同的東西,"斯科特·保羅說。
"研究證明,人們追求的是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特色的建筑,這可以是那些展現很久以前——更傳統的建筑形式——的獨特性或特征的建筑,但也包括現代建筑。"

彭特里斯也認為,反現代主義建筑的情緒至少部分源于人們對大量當代開發項目質量低劣的不滿。
例如,他認為,一個大型住宅項目要成功,需要精心設計的景觀、基礎設施和基本服務的配套。
"過去50年里的大多數開發項目都沒有提供這些東西,"他說。
"人們也在意建筑立面,但我想說的是,人們有能力區分開發項目的好壞,"他繼續說道。"這不僅僅是立面設計的問題。絕對不是。"
彭特里斯以他在奇切斯特的魯西永公園住宅項目為例,該項目包含250套住宅,其規模與附近的喬治亞時期、攝政時期和早期維多利亞時期的住宅相似,但設計上旨在營造"有意為之的當代感"。
"它沒有任何歷史元素,一切都相當簡約,"他說。"而且它非常受歡迎,很多人喜歡那個地方。喜歡傳統住宅開發項目的人也被它深深吸引。"
"某些建筑更具優勢"
與戈德哈根一樣,格拉斯哥大學教授麗貝卡·馬德金探索了我們在心理層面上與建筑建立聯系的方式。
她關于"場所個性"的研究表明,人們之所以對傳統建筑產生依戀,可能還存在超越美學范疇的其他原因。
"我的研究發現,這些'個性'受到多種有形元素組合的影響,例如建筑的風格、歷史、材質、色彩、紋理,以及一些無形因素,"她說。
"包括這些場所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節奏和慣例交織在一起,通過敘述我們生活的故事而產生意義和記憶。"
馬德金認為,任何人都可能對任何類型的建筑產生依戀,"但某些建筑比其他建筑更具優勢"。
"我認為這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建筑的外觀或其建造風格,而應同時考慮建筑的感受和使用方式,"馬德金說。

這意味著,例如,與一排住宅相比,我們對一棟辦公樓產生溫暖感覺的可能性較低。
老建筑在喚起人們的喜愛之情方面可能也具有先天優勢,僅僅因為它們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但斯科特·保羅指出,雖然許多傳統建筑備受喜愛,但也存在"非常受喜愛的現代建筑",例如位于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郡、由格里姆肖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的伊甸園計劃。
"世界各地都有人們能很快產生強烈依戀的現代建筑,"她說。
與此同時,建筑保護慈善機構"二十世紀協會"主任凱瑟琳·克羅夫特指出,我們對建筑外觀和感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受其維護狀況的影響。
她認為,這常常是現代建筑面臨的挑戰。
"我們承認傳統的建筑材料和構件需要油漆、清潔和上油保養,但卻常常期望現代材料完全耐用且無需持續維護,這是不現實的,"她說。
"在許多情況下,設計師曾精心設計能夠優雅老化的表面,并且它們也確實做到了。在所有情況下,都有一個非常合理的假設,有時甚至是具體的指導方針,即建筑將得到定期維護和保養,但這些建議并未得到遵循。"
她希望,隨著更多現代主義建筑得到成功修復,它們的維護將得到更認真的對待,公眾也會對這種建筑隨時間老化的過程抱有更積極的看法。
無論如何,彭特里斯認為,應該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和欣賞所有形式的建筑。
"面對現實吧,有很多當代建筑極其受歡迎,"他說。
"我們 collectively 允許[這個話題]被包裝成一種建筑風格與另一種建筑風格之間的 popularity parade,這有點瘋狂。"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