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阿爾巴尼亞仍是歐洲最貧窮與封閉的國家之一。這個被稱作"歐洲朝鮮"的國度,在恩維爾·霍查及其繼任者拉米茲·阿利亞的統治下(1944-1992),嚴格控制宗教、財產與貿易,幾乎與世隔絕。如今站在南部海灘——夏季游人如織的"歐洲馬爾代夫"——很難想象科孚島的船只曾因懼怕槍擊而不敢靠近。

阿爾巴尼亞的蛻變不止于陽光海岸。北部阿爾卑斯山脈(被奇幻地稱為"詛咒之山")的原始地帶可徒步、劃艇甚至滑雪;歐洲最后一條野生河流Vjosa蜿蜒其間。歷史名城克魯亞銘記著15世紀抗奧斯曼英雄斯坎德培的傳奇;"千窗之城"培拉特則是聯合國教科文遺產。首都地拉那雖不及鄉村壯美,卻正經歷華麗轉身:高端餐廳Mullixhiu、時尚街區Blloku的興起,以及一系列未來主義建筑項目,共同重塑著城市天際線。

垂直崛起的建筑革命

一批國際頂尖建筑師正在地拉那打造激進的高層建筑群。"多元風格碰撞出動態的城市身份,"意大利NOA建筑事務所創始人Lukas Rungger評價,"阿爾巴尼亞的建筑進化快速、垂直且多樣,堪稱獨特案例。"

MVRDV設計的斯坎德培大廈(? MVRDV)

MVRDV設計的"地拉那市中心一號"(? MVRDV)

NOA與當地Atelier 4合作的"拼圖地拉那"形如堆疊的積木屋;荷蘭MVRDV事務所則以150米高的"像素化立面"大樓勾勒阿爾巴尼亞地圖輪廓,并改造了霍查時代的金字塔紀念館。"阿爾巴尼亞避免了當代城市的單調性,"MVRDV聯合創始人Winy Maas說,"通過擁抱多樣性而非同質化,它正在培育獨特身份。"

這種垂直野心將持續爆發:瑞士工作室Valerio Olgiati規劃的"阿德姆·賈沙里大道"三座圖騰式塔樓最高達266米;捷克Chybik + Kristof設計的紅色混凝土新大道呈階梯收窄形態;意大利Stefano Boeri的"垂直森林"將覆蓋3200株灌木。葡萄牙OODA的"邦德塔"以芭蕾舞者屈膝動作為靈感,而"霍拉垂直"則由13個錯落立方體構成。

沿海地帶同樣迎來建筑熱潮:西班牙Bofill在Dh?rmi設計的血紅調Red Sol度假村、意大利Luca Dini工作室在中世紀風格Colosseum 339項目中融入阿爾巴尼亞堡壘圓拱元素。"這個國家正在成為前沿建筑的目的地,"Dini團隊建筑師Giovanni Ferrara表示。

地拉那2030:綠色野心與爭議

這些項目呼應著總理埃迪·拉馬2017年提出的《地拉那2030》總體規劃:通過新增公園、種植200萬棵樹使綠地面積翻三倍,擴建公交網絡并征收擁堵費。世界公園外交區建設更彰顯國際野心。"這里官僚限制較少,建筑師能自由表達概念,"OODA建筑師Diogo Brito指出。拉馬的藝術背景(他曾發起將共產主義建筑涂成彩色的倡議)或許解釋了其對非常規建筑的偏愛。

OODA設計的霍拉垂直(? Plomp)

Luca Dini設計的Colosseum 339(? Luca Dini)

但質疑聲不斷。"垂直化更多體現經濟野心而非文化意圖,"政黨領袖Arian Galdini批評道," vernacular(本土)建筑消失與公共空間私有化令人憂慮。"哲學家Gjergj Sinani教授強調:"建筑不僅是建造,更是空間倫理。盲目模仿西方不可取。"

旅游狂飆與生態隱憂

2024年阿爾巴尼亞接待游客1170萬人次(同比增長15.2%),拉馬更豪言2030年達2000萬,比肩鄰國克羅地亞。但過度旅游的陰影已現:2024年5月的Dh?rmi海灘,起重機正為旺季瘋狂趕工。"若缺乏監管,旅游業將侵蝕身份認同,"Sinani教授警告。盡管政府2017年成立旅游與環境聯合部,并將21.4%國土劃為保護區,2025年初批準特朗普女婿庫什納在原始島嶼Sazan開發豪華度假村的決定仍引發嘩然——這恰得益于2024年放寬建筑限制的新法規。

"我們真能承受2000萬游客嗎?"Galdini質問,"交通堵塞、垃圾系統超載、海岸退化已在旺季顯現。"旅游部長Mirela Kumbaro Furxhi雖承諾"生態保護優先",但拉馬"阿爾巴尼亞需要奢侈品,如同沙漠需要水"的宣言更耐人尋味。

在傳統與現代性的裂縫中

在這個丈夫祖輩仍以騾代步、自制橄欖油度日的村莊,星巴克與麥當勞尚未涉足。黑鷹紅旗始終提醒著這個民族對抗奧斯曼與科索沃戰爭的歷史,而"房屋先屬于上帝與客人,再屬于主人"的諺語詮釋著阿爾巴尼亞人的待客之道。

"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海岸與古跡,而是深刻的真實性,"Galdini說。Sinani教授則拋出終極思考:"如何在現代化中保持根基?如何擁抱歐洲而不被稀釋?我們要讓阿爾巴尼亞成為生活之地,還是傳統表演的展廳?"

在流暢線條與曲線構成的新建筑圖景中,或許這個國家最珍貴的,正是那些未被磨平的粗糲棱角。

精選文章:

你能聞到設計的味道嗎?

攝影記者如何用生成式AI重現文學經典

快時尚的虛擬模特?AI克隆技術如何沖擊我們的工作與身份認同

風箏節抽象營銷大盤點:當品牌把腦洞放上天

大作洗眼 | 2025米蘭設計周、櫻花季品牌限定…視覺創新!